30岁男子查出30颗肾结石,研究证实久坐增加患病风险
30岁男子查出30颗肾结石,研究证实久坐增加患病风险
近日,一位30岁的郑先生因反复左腰部疼痛,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他的肾脏中竟然有30颗大小不一的结石!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肾结石年轻化的警钟,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办公室环境的人群来说,肾结石的风险正在悄然增加。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形成主要与尿液中矿物质和盐类的异常结晶有关。具体来说,当尿液中的草酸钙、尿酸或胱氨酸等物质浓度过高时,就容易形成晶体并逐渐聚集成结石。这一过程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环境、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
对于办公室人群而言,久坐不动是导致肾结石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这一关联。研究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中47万余名中老年参与者的数据,平均随访时间长达12.0年。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开车、使用电脑和总久坐时间均与肾结石发生风险成正相关。具体来说,每天总的久坐时间超过3.5小时的人群患肾结石的风险显著增加18%。
除了久坐,办公室人群还普遍存在以下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进一步加剧了肾结石的风险:
高钠饮食:味精、食盐、鸡精等调味料中含有的大量钠离子,会增加肾脏的钙排泄量,从而提高肾结石的形成风险。
不爱喝水,爱喝饮料:冰镇饮料、甜味饮料中含糖和磷酸较多,可引起尿钙增加,加速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钙、高草酸和高蛋白质食物,如菠菜、茶叶、红肉等,会促进肾结石的形成。
面对这些风险,办公室人群该如何科学预防肾结石呢?以下是一些基于专业研究和临床建议的实用指南:
改善生活习惯:
- 定期活动:每工作45-6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 避免久坐:尽量减少每天的总久坐时间,控制在3.5小时以内。
- 及时排尿:不要憋尿,保持规律的排尿习惯,有助于减少尿液浓缩和结石形成的机会。
合理调整饮食:
- 充足水分:每天至少饮用2-3升水,保持尿液稀释,减少矿物质结晶的机会。
- 控制盐分:每日摄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
- 均衡摄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C、钾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
- 谨慎补钙:通过饮食补充足够的钙,如乳制品、绿色蔬菜等。如果需要补充钙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避免与高草酸食物同时食用。
适度补充营养素:
- 氨基葡萄糖:研究显示,在久坐时间较少的人群中,经常补充氨基葡萄糖可显著降低肾结石风险。但具体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通过适量日晒或饮食(如深海鱼、蛋黄)获取。
定期体检:
- 定期进行尿液和影像学检查,监测肾结石的形成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肾结石的预防是一个长期且需要持续关注的过程。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办公室人群可以有效降低肾结石的风险,维护自身的泌尿系统健康。如果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