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发布新型抗流感药物玛舒拉沙韦:显著缩短症状缓解时间,耐药率低
中日友好医院发布新型抗流感药物玛舒拉沙韦:显著缩短症状缓解时间,耐药率低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新型抗流感药物——玛舒拉沙韦(GP681)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抗流感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玛舒拉沙韦:创新作用机制
玛舒拉沙韦,又名速福达,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治疗流感的单剂量口服药物。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直接干预病毒RNA复制过程来抑制病毒生命周期,这种“内部瓦解”的策略使其对已经开始复制的病毒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效果显著
研究团队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估了玛舒拉沙韦在改善流感症状和清除病毒方面的效果。试验纳入591名患者,其中80%为成年人,20%为儿童青少年,按2:1比例分配到玛舒拉沙韦组和安慰剂组。
结果显示,玛舒拉沙韦组的流感症状缓解时间中位数显著短于安慰剂组,分别为42.0小时和63.0小时,中位差异达20.3小时。此外,玛舒拉沙韦组的退热时间也显著缩短,为19.7小时,而安慰剂组为28.3小时。
在病毒清除方面,玛舒拉沙韦同样表现出色。用药后第1天,玛舒拉沙韦组病毒载量的平均变化为-2.2 ± 1.3 log10 copies/ml,而安慰剂组为-1.3 ± 1.7 log10 copies/ml。
安全性与耐药性优势
玛舒拉沙韦不仅疗效显著,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耐药率。研究中未发生导致死亡的严重不良事件,玛舒拉沙韦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8%和40.4%,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4%和23.3%。
值得注意的是,玛舒拉沙韦的耐药率远低于同靶点的巴洛沙韦。在用药第5天时,玛舒拉沙韦组仅有3名参与者出现耐药相关的I38T氨基酸替换,H1N1pdm和H3N2亚型的发生率分别为0.7%和0.9%,而巴洛沙韦的耐药率高达9.7%。
研发背景与未来展望
流感病毒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29万至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近年来,随着全球新冠大流行结束,流感再度活跃并呈现季节性流行趋势。玛舒拉沙韦的出现为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PA靶点抗流感药,玛舒拉沙韦片的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患者,拥有充分的中国人群循证证据。该药物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获批上市,拟用于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
青峰医药透露,公司正积极开发玛舒拉沙韦片的新剂型,以满足低龄儿童的用药需求。同时,流感预防和高风险人群的应用已纳入临床新适应症研究计划。
尽管玛舒拉沙韦目前在国内价格较高,每盒在200-300元之间,但其治疗全程只需一次服药的特点仍受到市场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其原料药生产,未来有望推动市场的降价和普及。
玛舒拉沙韦的出现不仅为流感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还展示了中国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相信它将在全球流感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