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出口大增65%,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电动汽车出口大增65%,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2025年1月14日,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一片繁忙景象。随着“中远盛世”汽车滚装轮缓缓驶离码头,2730辆国产汽车踏上了前往秘鲁的航程。这一幕,正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崛起
今年前10个月,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出口汽车107.7万辆,同比增长28.8%。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48.7万辆,同比增长65%。这一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彰显了中国电动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汽车出口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22.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2024年前三个季度,汽车出口量更是同比增长27%,达到310万辆。华创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有望达到558万辆,同比增长14%。
欧洲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面临贸易壁垒,欧洲市场仍然是中国电动汽车的重要出口目的地。202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对欧盟的汽车出口占总出口量的28.4%。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纯电动车征收额外关税,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中国汽车品牌通过增加混合动力车型的生产,成功应对了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例如,上汽集团推出了MG3和MG ZS的混合动力版本,以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桂生悦表示,即使对该公司生产的纯电动车征收18.8%的关税,也不会阻止其在欧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则预测,受益于在电池和智能汽车技术优势,中国汽车出口预计在未来几年将飙升至每年1500万辆。
东南亚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热土”
东南亚国家近年来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热土”。2024年1—10月,中国分别向泰国、菲律宾、印度出口新能源汽车9.74万辆、9.41万辆、6.50万辆。泰国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汽车生产国,计划到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2.5万辆,到2030年达到72.5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泰国电动汽车总登记量约7.6万辆,占汽车登记总量的12%,其中前四名均为中国品牌。长城汽车于2020年11月完成收购泰国罗勇工厂,成为首家全资进入泰国的中国汽车品牌。今年1月12日,长城汽车旗下电动汽车品牌欧拉好猫在罗勇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正式下线,这是泰国本土生产的第一款量产纯电动汽车。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密码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仅为127万辆,而2023年10月一个月的产量就达到了280万辆。
政府的支持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2001年至2005年,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被列为“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2009年至2023年间,北京至少投入了2308亿美元用于支持该行业。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购置税减免、低息贷款等间接支持措施。
同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电池技术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设的电池厂,将为奔驰、宝马等欧洲车企提供电池。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则在智能驾驶和用户体验方面不断创新,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展望未来: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力。尽管欧盟的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短期影响,但中国车企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和技术创新,正在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随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持续开拓,以及在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的深入布局,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正如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斌所说,未来全球每10辆汽车中将有4辆由中国生产。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