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浑源黄芪:1500年种植历史,全产业链产值达8亿元
大同浑源黄芪:1500年种植历史,全产业链产值达8亿元
在浑源黄芪文化园入口处,一副生动的黄芪植株图映入眼帘,配以“金井玉栏菊花芯,皮松肉紧气药王”的诗句,让人不禁对这味传统中药材心生敬意。展台上的文献详细记载了浑源黄芪的前世今生、药食价值及涉芪古方,仿佛将人带回到了千年前的恒山芪田。
黄芪作为一味常用的君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多重功效。大同市浑源县素有“中国黄芪之乡”的美誉,是“正北芪”的发源地,其黄芪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生长在北纬39°、海拔2000米的恒山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浑源黄芪的卓越品质:皂苷含量是《中国药典》标准的三倍以上,甲苷和毛蕊异黄酮含量更是远高于全国同类产品。
近年来,大同市将黄芪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之一,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中医药产业向纵深发展。据统计,2023年全市黄芪种植面积达37万亩,产量9000吨,拥有相关企业、合作社333家,开发产品近70种,实现一产产值1.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8亿元,黄芪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浑源县黄芪种植面积达28.1万亩,产量6700吨,带动全县4300脱贫户1万余名脱贫人口,人均增收1万元。
为了完善黄芪产业链条,大同市不断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出涵盖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保健、化妆等领域的延伸产品,推动恒山黄芪向高端市场迈进。
同时,大同市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药企,致力于在药食同源产品和药品行业高端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彰显恒山黄芪的品质优势。
在品牌推广方面,今年以来,大同市已参加晋港澳各界交流座谈会8次,成功举办北岳文旅和恒山黄芪港澳推介会,与澳门德泰合康有限公司、澳门中医药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恒山黄芪认证标准数字化技术国际转化落地澳门和横琴,初步搭建起浑源与粤港澳三地联动、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目前,恒山黄芪已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展望未来,大同市将依托北方药材交易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通黄芪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产业链环节,支持黄芪产品精深加工、检验检测、交易平台、标准化体系建设,利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模式,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