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菏泽牡丹产业蝶变,产品远销30国
科技创新引领菏泽牡丹产业蝶变,产品远销30国
2023年,菏泽牡丹产业实现总产值108亿元,直接就业人数逾10万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人员约50万人。这一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展现了菏泽牡丹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其作为地方特色经济的重要地位。
从单一观赏到全产业链发展
菏泽牡丹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其从单一观赏向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型。目前,菏泽拥有30余处牡丹芍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其中千亩以上基地3个、观赏园6个,微型牡丹四季盆栽基地3个,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
在重视种植业的同时,菏泽深层次、多领域挖掘牡丹价值,进一步发展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研发、旅游等一系列相关行业,延长牡丹产业链条,实现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价值攀升。
产品创新:从传统到时尚的华丽转身
科技创新是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近年来,菏泽在牡丹新品种繁育、高效栽培、加工工艺、产品研发等领域加大扶持力度,走出一条“科技兴花”新路径。2023年,新增牡丹品种28个,近7年获审通过牡丹新品种71个。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深入挖掘牡丹经济价值,彩色油用牡丹和鲜切花牡丹技术研究两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目前,菏泽已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11大类260余种。其中,牡丹籽油因其高达92%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而备受市场青睐;牡丹花蕊茶则兼具养生与美容功效;牡丹化妆品系列更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在文创产品方面,菏泽更是推陈出新,开发出牡丹瓷、工笔牡丹画、牡丹刻瓷、牡丹羊毛编织、牡丹蛋雕、手工编织牡丹等传统工艺类,以及牡丹系列服饰、牡丹元素汉服、牡丹元素马面裙、牡丹剪纸服饰、鲁锦绣花牡丹床品、鲁锦文创包等染织轻纺类。此外,还有牡丹发梳、牡丹发簪、牡丹钥匙扣、牡丹书签、牡丹冰箱贴、牡丹徽章、牡丹茶杯、蝶恋花牡丹茶杯、牡丹一壶四杯、雾隐富贵杯、浮雕牡丹陶瓷套杯、牡丹醒狮胸针、牡丹文创帆布包、牡丹扩香器、国色芳香牡丹香等生活用品类。特色美食类包括牡丹鲜花饼、牡丹宴、牡丹粽、牡丹花蕊茶、牡丹籽油和牡丹酒。
国际化步伐:让牡丹香飘五洲
菏泽牡丹的国际化进程同样令人瞩目。作为全球最大的牡丹种苗交易中心,菏泽每年出口170多万株牡丹种苗,占世界牡丹种苗交易量的7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700株菏泽牡丹移栽至保加利亚,纪念中保建交75周年。菏泽牡丹相继入驻韩国金浦市、日本岐阜市等,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今年9月,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机场牡丹园建成,500株菏泽牡丹漂洋过海,在异域绽放。10月,“美美与共 文明互鉴”纪念中保建交75周年牡丹园揭牌仪式在保加利亚举行,700株菏泽牡丹成功移栽至索非亚、普罗夫迪夫,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菏泽市政府高度重视牡丹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菏泽在牡丹新品种繁育高效栽培、加工工艺、产品研发等领域加大扶持力度,走出一条“科技兴花”新路径。在品牌建设方面,菏泽积极推动牡丹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市场开拓方面,菏泽通过举办牡丹产品展销会、建设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等措施,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目前,菏泽已成为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产业链条最长的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核心区。2023年,菏泽牡丹产业产值达到108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菏泽牡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牡丹区被评为“山东省花卉产业重点县”和“山东省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牡丹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菏泽牡丹产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朵“富贵之花”,正以更加绚丽的姿态绽放于世界舞台,展现着中国牡丹的魅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