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减”政策下语文实践活动创新:四维度融合提升学生素养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9: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减”政策下语文实践活动创新:四维度融合提升学生素养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活动形式创新、跨学科融合、传统文化融入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新玩法。

01

创新活动形式:从传统到项目式学习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和简单的课外活动,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形式,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例如,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基于项目式学评的小学语文非纸笔测评实践研究,通过设计“小香樟游成长之旅”等项目,将识字、朗读、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等语文能力的测评融入到趣味性的情境任务中。这种创新的活动形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02

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拓展语文实践的广度

在“双减”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成为提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家乡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资料搜集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语文能力进行阅读、写作和表达,还需要借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甚至可以结合艺术创作、摄影等实践形式,展现家乡之美。这样的跨学科活动不仅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03

传统文化融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内容统整、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创新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探究”项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长辈等方式,了解不同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尝试制作节日主题的手抄报、撰写节日故事或举办小型的节日文化展览。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04

信息技术应用:为语文实践活动插上科技翅膀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可以丰富活动的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在线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自主学习平台。在教授《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直观地呈现小说内容,体现小说批判和讽刺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和背景故事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数字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或智能白板,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壶口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终端设备呈现壶口瀑布壮观的景象,让学生通过屏幕感受这一令人震惊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05

案例分析:创新语文实践活动的效果

以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小香樟游成长之旅”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任务,将语文能力的测评融入到游戏化的闯关活动中。具体来说,项目设计了五个站点:

  1. 小嫩芽巧识字: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游戏,考查学生的识字能力。
  2. 小嫩芽爱诵读:通过诗歌朗诵等活动,评估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小树苗智读图:通过观察图片和场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4. 小香樟爱阅读: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深度。
  5. 小香樟的成长:通过写字环节,关注学生的书写规范和审美能力。

该项目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同时,学校还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将学生的测评过程和结果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和分析,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06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跨学科融合、传统文化融入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途径,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提升其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