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前三季度GDP突破2494.6亿,经济增长亮眼
晋江市前三季度GDP突破2494.6亿,经济增长亮眼
近日,晋江市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94.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领跑全国十强县。这一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晋江市坚持“晋江经验”引领,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结果。
“晋江经验”引领高质量发展
晋江市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家庭小作坊起步,逐步崛起成为制造业的典范之城和全国闻名的民营经济高地。目前,晋江市已培育了1个超两千亿级(鞋服)、1个超千亿级(纺织)和4个超三百亿级(建材、食品、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的产业集群,产生了15个“国字号”区域品牌、46个中国驰名商标。
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晋江市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晋江已培育52家上市公司,形成了一个市值接近4000亿元的“晋江板块”。2024年前三季度,晋江民营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占比达97.7%,拉动全市增长12.1个百分点。
政企互动激发经济活力
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晋江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的重要法宝。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肖芳族表示,晋江党委政府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扮演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与企业一同谋发展。
政府热情真诚的服务与互动,使得民营企业家敢于在晋江安心创业、放手发展。来自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晋江新增市场经营主体4.18万户,企业1.18万家。截至2024年9月底,晋江累计拥有32.96万户经营主体,10.63万家民营企业。当地流行一句话:在晋江,平均每7个人就有1个老板。
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许多人看来,晋江的产业大多是传统产业。然而,晋江人坚信: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361°晋江五里服装基地的“5G+智慧工厂”车间里,一件件羽绒服全都“飞”起来了,由一组组轨道精准输送到相应工位,经缝纫、整烫、质检、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后再被打包、装车。
361°集团总裁办总监林小凤表示,集团当前正通过增资扩产,改造老旧生产线,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数字化、智能化生产。361°集团还成立了鞋服技术中心、物理化学检测中心、运动装备人工学研究中心,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多项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舒华体育与国内知名体育学府和国际权威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成立国家级先进实验室,已获得340余项国家专利技术,主导和参与了30余项国家及团体标准的制定;凤竹纺织建设了国内纺织行业首个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项目,大大提升了绿色环保标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发展方向:文旅融合与科技金融
2024中国上市公司发展论坛在晋江举行,来自政、商、学、研、企等领域的500位嘉宾齐聚晋江,共商全国民营经济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永礼表示,晋江是福建资本市场发展的缩影。福建将继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搭建平台,让企业在福建可以大展拳脚。
新华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储学军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对科技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企业、媒体、用户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晋江市正以“晋江经验”为引领,锚定“打造中国体育城市、闽南文化保护核心区和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坚定走好独具特色的文体旅发展之路。
结语:晋江经验的示范作用
晋江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连续31年位居福建省县域首位;2023年,晋江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三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四位。晋江市的发展经验,为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晋江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晋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