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进社区糖尿病防治,目标2030年规范管理率达70%
海南推进社区糖尿病防治,目标2030年规范管理率达70%
2025年1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健康海南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省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要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要达到70%及以上。这一目标的设定,凸显了社区在糖尿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开篇:政策引领,社区防控再升级
社区是糖尿病防控的第一线。根据最新方案,海南将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病情监测和并发症筛查等多种手段,构建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社区糖尿病防控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创新驱动,糖尿病管理迈入新阶段
在技术创新方面,数字化管理平台正成为社区糖尿病防控的有力工具。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个性化健康管理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防控效率。
在药物创新方面,近年来涌现出多种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例如,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KA)多格列艾汀,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受损的葡萄糖激酶功能,恢复血糖调定点,重塑血糖稳态。这类创新药物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也改善了患者的治疗结局。
成功实践,为社区防控提供经验借鉴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全球糖尿病预防领域的重要里程碑。该研究始于1986年,针对577名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并持续追踪随访。研究结果表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如“500111”法则)结合二甲双胍治疗,能额外降低17%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尤其对肥胖和高血压人群效果更佳。
芬兰的北卡累利阿项目同样值得借鉴。作为全球首个以社区为基础的心血管病防治项目,北卡项目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率和死亡风险,为全球慢性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多方联动共筑健康防线
社区糖尿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患者及家庭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医疗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社区要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患者和家庭则要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政策的引导、技术的创新和经验的积累,社区糖尿病防控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多方联动和持续努力,一定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