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交出亮眼成绩单:迁地保护与科研创新双丰收
国家植物园交出亮眼成绩单:迁地保护与科研创新双丰收
2024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作为最早签署、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成果丰硕。近年来,中国接连推出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全国2015—2020年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表明,中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并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到43%以上,首次超过低差等级比例。
国家植物园作为实施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通过收集、保存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为物种的长期生存提供保障。例如,北京国家植物园已迁地保护植物1.75万种,华南国家植物园则保护了1.22万种。此外,国家植物园还承担着植物引种驯化、园林艺术展示等功能,在城市绿化和美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珍稀植物的“诺亚方舟”
自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逐步提升,设立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凸显,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目标不断迈进。
通过实施国家植物园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提高了植物引种和迁地保育能力。挂牌以来共新增收集活植物3624号,其中野生本土植物1767号,银杉、崖柏等濒危植物65种,CITES濒危物种12种;种子库收集保藏种子材料116科335属1017种1239份,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濒危植物42种。
目前国家植物园共收集各类植物1.75万余种(含种下单元),其中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新增标本25万份,收藏植物标本突破305万份,国家植物园已成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时隔百年再次在国家植物园观测到中华斑羚,同时还有貉、野猪等40余种哺乳动物。普查昆虫1500余种,发现18个中国新记录种。
三大温室旗舰物种的保护与展示
国家植物园目前有15000种植物,其中包括被称为世界温室三大旗舰植物的千岁兰、巨魔芋、海椰子。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的科研温室里收藏有十余盆奇特植物,这种植物的两片叶子,犹如少女的两条大辫子垂在两边,它叫千岁兰。目前北园内展出的千岁兰已经有30多岁了,是国内展出千岁兰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国家植物园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内的巨魔芋是“镇园之宝”之一,被人们称为“花序之王”。巨魔芋很少开花,140多年来,巨魔芋在全世界的开花记录仅有100多次,并且开花时花序温度可达40℃,是自然界唯一产生热对流的植物,同时还释放含一百多种化学物质的气体,可闻起来有点像腐肉,花朵又大又艳丽,但味道一言难尽。此图为巨魔芋开花,拍摄于2013年 国家植物园供图
在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一层展出的海椰子的种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30厘米长,25公斤重,因为长得像人类臀部,所以海椰子也被叫做臀形椰子。
科研创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设立一年来,国家植物园推进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国家植物园牵头筹建的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重点实验室进入建设期;获批植物迁地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等科研平台建设进展良好。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重要科技项目40项。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知名和主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243篇,其中署名国家植物园的论文58篇,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iScience期刊上发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和保护策略研究成果,识别出42个优先保护区,提出了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建议;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发表了著名一级濒危植物银杉产地溯源的前沿、便捷技术方法,溯源精准到山系。
国家植物园还开展了大量资源植物研发工作,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6个,审定国家级品种3个,授权专利57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布标准4项。此外,主持编写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监测指南》《中国外来植物名录》和《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等,并每年发布《中国植物物种名录》。
科普教育: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国家植物园挂牌以来,共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通过举办桃花节、牡丹科技文化展等节事活动,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等大型科普活动,极大提升了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打造《万物共生大讲堂》科普讲座,邀请全国顶级专家开讲,讲述中国历史悠久的植物科学文明和灿烂的生物多样性文化,第一季24期,期期爆满,一席难求,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
国家植物园还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如“光合功臣叶绿素”实验、“花色探秘”等,通过互动讲座和实验活动,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生态保护意识。此外,国家植物园还入选“2024-2025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并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等荣誉。
展望未来:构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生态保护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决心和行动。未来,国家植物园将继续推进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