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小学重现古代入泮礼 弘扬传统文化充满仪式感
西安一小学重现古代入泮礼 弘扬传统文化充满仪式感
8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某小学为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代入泮礼,重现这一传统入学仪式,弘扬传统文化。
什么是入泮礼?
《礼记·王制》解释: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现在看来,只有新小学生有这个“资格”体验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其中“入泮宫”指的就是在州县考试中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所行的入学典礼。在古代,“泮”就是指学校。古人的“入泮礼”是一个相当庄重的仪式,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入泮礼流程
《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一、换学服
古人认为,一个人穿戴整齐,是讲礼仪的基本要求。所以,入泮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正衣冠”。就是把衣服鞋帽都穿好,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再去拜孔子和老师。
二、拜笔
旧时用文字来向所敬重的长者或老师求教和探讨学术时的谦称。
准备工作做完了,仪式感流程正式开始:周朝时候,学校都被称作泮宫。而每个学校前面,都有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看,要进学堂了跟先生学习了,是不是要穿过泮池?所以,下一个流程:入泮池。
三、入泮池
大家要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跨过半圆形的水池,就是入泮池。
四、跨壁桥
五、上大成殿
大成殿,一般指孔子庙的主殿。仪式到了这,就是指孩子们进老师课堂里啦。
六、拜孔子
古代,拜老师,要行三拜九叩头。就是,叩三,起来在叩三,然后在起在叩三,叩完别起,祭祀官说。复位。然后在起来。后来学生入学,在拜孔子环节,一般学生们会在先生的带领下,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
七、入学礼
拜孔子礼成后,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分别为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与干瘦肉条。然后净手净心。学生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寓意去杂存精、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最后朱砂开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痣”与“智”谐音,寓意儿童开启智慧,此后目明心明。接着描红开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
是不是很有趣?满满的仪式感。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偏差,欢迎留言指出探讨。
本文原文来自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