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教你如何通过辨痰止咳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8: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教你如何通过辨痰止咳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但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通过辨痰来判断咳嗽的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详细解释如何通过辨痰来止咳。

01

痰的性质与咳嗽类型

中医认为,咳嗽是“肺失宣降”的表现。肺部如同一把伞,调节着气息,维护呼吸通畅。当外邪侵入或体内阴阳失衡时,肺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咳嗽。而痰则是肺在排出不速之客时的自我保护反应,其颜色和质地更是身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

  • 寒咳与白痰:寒咳多发生在天气寒冷或受凉后,表现为咳嗽声沉闷,痰白而稀,并常伴随鼻塞、怕冷等症状。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寒邪侵肺”,肺气被寒气束缚,无法正常宣发。

  • 热咳与黄痰:热咳通常表现为咳嗽声音洪亮,痰黄而粘稠,伴随口干、咽痛和发热等症状。这是由于“肺热内盛”引起的,尤其在秋冬干燥季节,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更容易诱发。治疗热咳的原则是“清肺泻火”,可以使用桑叶、菊花等清热润肺的中药。

  • 燥咳与粘痰:燥咳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粘稠难以咳出,常伴有喉咙干痒和胸闷。燥咳的原因是“燥邪伤肺”,导致肺失润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喝水少的人更易出现燥咳。

02

中医辨证施治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在辨治痰证时应将辨病性与辨病位相结合,灵活运用古代治痰经验,详审病因,细辨病机,在此基础上分型论治。临床根据痰证所涉及的脏腑,常以化痰、祛痰、涤痰、豁痰配合宣肺、健脾、舒肝、清心、益肾等法,使五脏功能恢复正常,津液代谢有序、输布正常,则痰饮自消。

寒咳的治疗

国医大师张学文推荐使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g,桂枝10g,细辛3g,干姜6g,半夏l0g,白芍6g,五味子6g,甘草3g。此方重在温肺化饮治标,缓解之后宜健脾温肾纳气以治本。若痰多喘甚者,可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饮邪甚而壅肺者宜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同用。张学文认为,此类证候易辨不易治,尤其不易除根,当有明确战略目标,平时治本,发作时治标,坚持用药除邪务尽,连用补肾、健脾、益肺2~3个月,方可停药。

热咳的治疗

国医大师张学文推荐使用麻杏石甘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减:麻黄6g,杏仁l0g,生石膏20g,甘草3g,黄连6g,半夏10g,瓜篓15g,竹茹l0g。张学文认为,麻杏石甘汤清宣之力虽优而化痰之力不足,故可加黄连以清泄热邪,半夏化痰,瓜蒌宽胸化痰,此即小陷胸汤。临床也多根据热势高低,常加黄芩、鱼腥草之类以清热,贝母、竹茹以化痰,一般效果均佳。

燥咳的治疗

国医大师张学文推荐使用贝母瓜蒌散加减:川贝母6g,瓜蒌15g,茯苓10g,天花粉l0g,橘红6g,桔梗6g。方中用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痰气之郁结,张学文常用量为5~6g,研粉冲服,既节省药材,又可减轻患者负担。有热者可加栀子以清热;燥伤肺络可加白茅根、生地、阿胶、白及等。若兼外燥,可加桑叶、薄荷、菊花等。此证秋冬季多见,用药应避温燥或苦燥之品,防止伤阴化燥。

03

日常护理与饮食忌口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徐静介绍,人体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密的高智能仪器,机体产生不适症状,首先是为了帮助自己。就拿“咳嗽”这个症状来说,有的是因为有痰需要咯出来,一些病例看似无痰而咳,实际上是痰在下气道难以咳出,机体需要花较大力气或较长时间才能咳出;有的咳嗽是因为机体受外寒或者肺胃郁热后导致的胸部气机不畅,机体希望通过咳嗽而达到通畅气机的作用。

而镇咳类的药物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周性镇咳药物,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咳嗽反射弧等,起到止咳的效果;另一种是中枢性镇咳药物,可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如果一咳就使用镇咳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可能会留后患,比如,咳被镇住了,但痰出不来,或则胸部气机郁阻,则以后有可能出现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气道炎症病变,甚至痰郁成积,变生不良病变。

治疗咳嗽讲究治病求本,辨证施治。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病太慢,等到用了很多的西药无效才来寻求中医药治疗。其实,中医治病除了治病求本,还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急不缓标本同治”的原则。尤其是急性咳嗽,中医治疗咳嗽讲究治病求本,辨证施治。在正确辨证找到咳嗽的根本原因后,标本同治,效果也并不慢。当然,如果咳嗽的根本原因形成时间长,形成了“宿疾”,完全“拔出”病根,是需要较长时间。

南京冬季温差大,气温始终冷暖交替。加之很多人家中空调地暖温度为23℃-28℃,甚至30℃,增加了咳嗽感冒的发病率。冬天居住环境温度太高,其危害不仅仅是容易咳嗽感冒,更可怕的是若冬天汗孔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而不是收闭状态,是不利于阳气精气收藏的,时间久了就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治疗咳嗽期间,饮食的忌口也很重要。中医大多是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而定,比如痰热、痰湿、寒证、热证注意事项不同。总体而言,饮食上首先要忌寒凉食物和过多的甜食,会加重咳嗽症状;其次不能多吃辛辣温补之品,如辣椒、芥末、生姜、大蒜,容易刺激气管的黏膜,加剧咳嗽,从而咳痰延缓病情;同时,建议减少肉类及海鲜等动物高蛋白摄入,因为超过自身脾胃运化能力则易生痰化热,引起咳嗽。

04

食疗方案

银耳梨子百合莲子羹

功效:健脾养阴,润燥化痰

做法:梨子1个、银耳1朵、莲子适量、百合适量。银耳清水浸泡1小时,再用清水稍微冲一下,剁碎备用;梨子不用去皮,用盐清洗梨皮,切块备用;莲子洗净去芯备用。四种食材加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开最小火炖煮1小时即可。

杏仁花生糯米露

功效:润肺化痰健脾

做法:杏仁150克、生花生米120克、糯米150克。杏仁花生先浸泡6小时备用。糯米淘洗干净,与浸泡后杏仁花生,一起放入破壁机中,加入适量清水打磨,然后再加水煮沸至少25分钟。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但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通过辨痰来判断咳嗽的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通过正确的认识与应对,助力大家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