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长安寺发现曹雪芹族祖记载,为红学研究提供新线索
沈阳长安寺发现曹雪芹族祖记载,为红学研究提供新线索
沈阳长安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刹,不仅见证了沈阳城的沧桑变迁,更隐藏着一段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相关的传奇故事。寺内现存的明代石碑,记载了曹雪芹的上世族祖——曹辅和曹铭的名字,为研究曹雪芹家世提供了重要线索。
长安寺:沈阳最古老的见证者
长安寺位于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6号,是一座坐北朝南、布局严谨的三进四合院式建筑群。寺内现存的《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记载了其在明永乐七年(1409年)及之后多次修缮的情况。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后殿等,东西两侧则有钟楼、鼓楼及配房。寺内建筑总面积约72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
曹雪芹家族的沈阳渊源
2012年,出土于沈阳的“赠怀远将军曹公墓志”为曹雪芹家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墓志记载,曹辅的高祖曹俊是公认的曹雪芹家族的入辽始祖。明朝初年,曹俊随明军从登莱坐船入辽南,因功荫世袭指挥使,封怀远将军,守御金州,后调到沈阳。
曹俊的子孙曾连续八代担任沈阳中卫指挥使一职。曹辅是曹俊的玄长孙,其曾祖父和父亲均为“明威将军”。曹辅20岁时接替有病的父亲,继承了这一职务。曹辅是曹俊长子曹升一脉,曹雪芹是曹俊四子曹智一脉,因此曹辅是曹雪芹的族祖。
长安寺碑文中的曹氏家族
长安寺内的明代石碑,记载了曹雪芹家族的重要信息。碑文提到的曹辅和曹铭,是曹雪芹的上世族祖。曹辅墓志中提到的“曹俊”,与曹氏宗谱中的记载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曹雪芹家族与沈阳的渊源。
曹雪芹与沈阳的不解之缘
曹家担任沈阳中卫指挥使一直延续到曹雪芹的五世祖曹锡远。《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这一官方记载,确认了曹家世代居住沈阳的历史。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曹锡远归顺后金,曹家世代担任沈阳中卫指挥使的历史也随之结束。
长安寺的文化价值
长安寺不仅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沈阳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寺内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后殿依次排列,东西两侧的钟楼、鼓楼及配房对称分布,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
结语
长安寺与曹雪芹家族的关联,为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提供了新的视角。曹雪芹的家族史,不仅是一部个人的传奇,更折射出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长安寺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将继续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