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校园管理事件:人性化缺失引发的警示
怀仁市校园管理事件:人性化缺失引发的警示
近日,山西省怀仁市云东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因晚上11点后上厕所,被学校定为重大违纪,要求写检讨并自费打印1000份分发。该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教育局介入调查。
怀仁市教育局认定学校管理制度不合理,对学校负责人和德育处主任进行了处理,并要求优化调整管理制度。
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校园管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维护纪律和尊重学生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如厕,否则视为违纪;有的学校为了保持校园清洁,限制学生使用厕所的次数;还有的学校在课间休息时间过短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学生排队等候使用厕所。这些看似荒谬的规定,背后反映的是校园管理中缺乏人性化考量的普遍现象。
校园管理中的人性化缺失
校园管理中的人性化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忽视学生的生理需求:如上述案例中,学校规定熄灯后至11点40分间,除特殊情况外,学生不许上厕所、随意走动。这种规定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理需求,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更不合理。
过度强调纪律而忽视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很难兼顾所有人的需求。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因为身体原因需要更频繁地上厕所,而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或焦虑而在特定时间段内需要使用厕所。
惩罚重于教育:在上述案例中,学校对学生的处罚包括记严重警告处分、扣除班级德育考核成绩以及自费打印检讨书等。这些惩罚措施虽然可能短期内起到了震慑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
专家观点:校园管理应以学生为本
针对此类问题,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校园管理应更加注重人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说:“教育不是服从性训练,更不应一味强调惩罚。中学生刚刚开始寄宿生活,确实会遇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也确实可能违反某些校规校纪。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耐心引导,充分向学生说明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犯错的学生,惩罚也不是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
改进措施:从制度到环境的全面优化
要解决校园管理中的人性化缺失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进:
制度优化: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充分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应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对于特殊情况给予特殊处理。
环境改善: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增加厕位,做到即使在课间高峰期,也不会出现学生排长队上厕所的现象。硬件改善还应考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比如每个厕所里除了蹲坑,可增设一定数量的马桶,方便有需要的学生。巧思创设温馨厕所文化也很重要。针对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安全感或者内向害羞被围观而不爱上厕所等情况,可以在厕所门口安装门帘,厕所内室安装隔断来保护儿童隐私。此外,洗手间内提供肥皂、洗手液等洗涤用品,适当摆放绿植美化,课间时间点燃熏香消除异味等,也有利于改善如厕环境。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普及如厕知识;家长则应从小培养孩子规律如厕,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需求。
结语:让教育回归本质
校园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简单地维持秩序。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学校管理者应当真正把学生看做一个‘人’,而不仅仅是管理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管理制度。”
怀仁市云东中学的事件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反思当前的校园管理模式。我们期待更多的学校能够从中吸取教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格又温暖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