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晋商博物院:一座见证晋商辉煌的文化殿堂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9: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晋商博物院:一座见证晋商辉煌的文化殿堂

晋商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西街101号,是一座展示晋商发展历程和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院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市督军府旧址而建,2017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第一座由政府办公楼改建的博物馆。

01

历史沿革

晋商博物院所在地最早是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成为宋军大将潘美的帅府,元代末年成为中书分省官署,明清时是山西巡抚官署,民国时成为阎锡山的督军府,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直到2017年省政府搬迁,这里才被改建为博物馆。可以说,这里是过去一千多年的山西行政中心,算得上是历史悠久,地位显赫。

02

建筑特色

博物院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如渊谊堂、自省堂等建筑展现了丰富的历史风貌。院内还保留着数棵超过900年树龄的老槐树,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渊谊堂,原为山西巡抚衙门大堂,1932年被拆除,重建为2层砖木混合建筑,风格中西合璧。1985年,渊谊堂被改造为贵宾接待厅,现为晋商博物院序厅。

自省堂,又称梅山会议厅,建于1918-1919年,也是座中西融合风格建筑,大厅可容纳500多人。前方牌匾上的“自省堂”由徐世昌题写,后檐“可以栖迟”横匾由明清之交山西本地的大学者傅山题写。

五号楼,建于1953-1954年,原为山西省政府领导办公用楼,苏式建筑,时代特色明显。

梅山,位于自省堂北侧,明清时期,梅山原是巡抚督察员堆煤的地方,称煤山。梅山上面有座西式钟楼,始建于1918-1919年,1952年重建后,塔顶加了颗五角星。

博物院两侧有两座花园,东花园原为巡抚衙门内花园,西花园比较大,建筑应该是现代重建的,展现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筑风貌。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院各处还生长着好几颗老槐树,最老的两颗树龄超过900年,说不定是潘美当年种下的呢。

03

展览内容

博物院常设展分为两部分,入口处十号楼是热血山河-山西军民抗战史的展览,时间有限,没多看。这个展厅的藏品是有标牌的。

十号楼附近也摆了一些解放前的老武器,比如二战时期的美国战机、军车等。

另一部分是天下晋商的常设展,包括序厅,以及分布在5栋楼里的5个陈列章节,从渊谊堂进去,一直沿着中轴线走便是。

序厅在渊谊堂,通过绘画长卷、动态投影,展示了晋商的分布、万里茶道的路线等。

二号楼是第一个章节——晋商源流。分为华夏文明底蕴深厚、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极临边境错居杂处、经商理财人文传统四个单元。从先秦的陶寺遗址讲起,概括介绍了山西的历史,作为边关的贸易优势,以及山西商人的文化传统。

这部分最吸引我的就是先秦的青铜器,都是山西公安追缴来的国宝重器,按青铜器种类分别陈列。

商朝人喜欢的兽形觥,那几天几乎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博物馆见到。

西周伯作彝鼎。

义方彝,一级文物,可能是整个博物馆价值最高的一件文物,所以单独放在一个小房间里。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因讨伐商纣王有功,赏赐义父乙三十朋贝的事迹。博物馆介绍说,义父乙可能是见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晋商。义父乙系列的青铜器有好几件,山西青铜博物馆也展出了一些。

战国青铜簋,前不久看到盗墓团伙过度清理文物青铜器铜锈的事迹,这大概就是证明。

青铜车马具。

三号楼是第二个章节——海内称雄。分为九边重镇历史机缘、开中制度巨大商机、变中求进战略转移、汉蒙互市百货纷集四个单元,介绍了明清时期晋商通过盐粮贸易和对蒙古的边境互市而崛起的过程。这部分时间有限,没怎么逛,看介绍主要是钱币、造像、青铜器等。

內署院入口

內署院是第三个章节——汇通天下。包括日升月昌、票号春秋、票房智慧、制度力量四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以日升昌号为代表的晋商票号(类似于现代的银行)称雄天下的故事。

介绍日升昌号的布景。

镖局用的镖箱。

银元宝造型。

五号楼相对比较高,爬上去可以远眺梅山的钟楼

五号楼是第四个章节——万里茶道。主要介绍了清代由晋商主导开拓,横跨欧亚,繁荣了两个世纪的茶叶贸易。

制作茶砖的场景还原。

印有字号的茶砖。

各种茶具。

中亚和东欧风格的茶具。

御书楼

御书楼是第五个章节——晋商精神。包括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五个单元,主题自然是晋商的商业精神。

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山西各地有很多关帝庙,晋商也都崇拜关公,所以这里摆了一面墙的关公像。

各种秤、天平和秤砣。晋商用的秤很精致,放在琵琶形的木盒子里。

各种木质雕版。

还有个展厅放了各种西式钟表。

博物院东侧有个勤远楼,内有“万里茶路”主题的大型沉浸式投影展览,时间有限没去。

04

文化价值

作为全国第一座由政府办公楼改建的博物馆,晋商博物院不仅展示了晋商文化,还承载着山西的历史记忆。其丰富的藏品和展览,为研究晋商文化和山西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晋商博物院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目前各级各类博物馆达101座,平均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博物馆之城”建设初具规模。其中备案博物馆41座、类博物馆60座,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网络矩阵。推出专题展120余项、社教活动2200余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太原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红敏表示,太原市将博物馆作为主阵地和突破口,在文旅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创新、文物生态治理和红色基因传承上形成工作矩阵,持之以恒打造经典、智慧、群众、革命四个博物馆,倾力建设“博物馆之城”。

会上,任红敏详细介绍了太原市的类博物馆,包括普光寺博物馆、太原兵工厂博物馆、太原六味斋非遗博物馆等极具太原、山西地域特色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为了方便观众探宝、打卡,还准备了101座博物馆名单,包含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预约方式、是否免费开放、具体地址,邀约八方来客探索太原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传承。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感受领悟晋阳文化、三晋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市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太原市文物局于6月起开展了“探宝太原博物馆之城”系列活动。太原市文物局博物馆管理科科长张文娟向大家推荐了博物馆之城探宝百项精品展中的3项展览和博物馆之城探宝百项活动的2项活动,分别是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即将推出的《妙手天成-李夏廷考古绘图展、梁子明考古摄影展》、普光寺博物馆于6月9日推出的《走进博物馆——非遗文化传承之澄载千秋澄泥砚制作技艺展》和晋商博物院的线上展览《汇通天下——晋商票号云展览》,以及晋祠博物馆和晋祠园林中心举办的“盛世国风—第五届晋祠国风文化节”和太山博物馆举办的“太山国潮嘉年华活动”。

“希望通过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太原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展示我市各博物馆文化特色,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构筑太原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和最深层的文化自信,呈现历史太原文化,凸显‘锦绣太原城’文化魅力。”任红敏如是说。

晋商博物院作为太原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晋商文化的辉煌历程,更体现了太原市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丰富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博物院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晋商精神、感受山西历史的窗口,也为太原市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