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江支流生态保护见成效:江豚数量增长23.4%,土著鱼类增至227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1: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江支流生态保护见成效:江豚数量增长23.4%,土著鱼类增至227种

长江,这条全长6300多公里的世界第三长河,自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奔流而下,穿越高原、山脉和平原,最终汇入东海。它不仅是一条自然的水脉,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长江的壮丽不仅在于其主干的雄浑,更在于其众多支流的滋养。这些支流如同毛细血管,将生命的活力输送到长江流域的每一个角落。

01

长江主要支流地理分布

长江流域内,众多支流犹如众星拱月,共同塑造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水系网络。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赣江等主要支流,各具特色,共同为长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青藏高原东部,最终在四川攀枝花市汇入长江。全长1571公里的雅砻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支流,其流域内水电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富矿”。

岷江,发源于四川阿坝州岷山南麓,流经成都平原,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11公里的岷江,不仅是四川境内的第一大河,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之一。岷江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蜀文明,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是彰显了古人治水的智慧。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在重庆汇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的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水量第二大的支流,其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乌江,发源于贵州高原,流经贵州、重庆,在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37公里的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其流域内山川秀丽,水电资源丰富,素有“乌江画廊”之称。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湖北,在武汉汇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的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其流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赣江,发源于江西赣州,流经江西全境,在湖口汇入长江。全长766公里的赣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支流,其流域内物产丰富,是江西的母亲河。

02

长江支流的水文特征

长江支流的水文特征各异,共同塑造出长江独特的水文景观。以长江口为例,其位于北纬30°50′至31°40′,东经121°00′至122°30′,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至入海口的鸡骨礁,全长约232公里。长江口平面呈喇叭形,窄口端江面宽度5.8公里,宽口江面宽度90公里。长江口由多个岛屿和沙洲分割成多支汊河段,包括北支、南支、北港、南港、北槽、南槽等。长江口的水文特征对航运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长江大通站数据显示,最大洪峰流量达92600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为462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在13600亿立方米(1954年)至6760亿立方米(1994年)之间波动,多年平均流量为29300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达9051亿立方米。径流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5月至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71.7%,而11月至次年4月仅占28.3%。

输沙量方面,大通站统计显示年均含沙量为0.486千克/立方米,最大年均含沙量达0.697千克/立方米(1963年),最小年均含沙量为0.28千克/立方米(1994年)。年最大输沙量为6.78亿吨(1964年),最小输沙量为2.39亿吨(1994年),平均输沙量为4.33亿吨。洪水季6个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87.2%,枯季6个月仅占12.8%。

03

长江支流的生态价值

长江支流不仅是长江水量的重要来源,更是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它们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监测数据显示,土著鱼类种类从2022年的193种增加到2023年的227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从11种增加到14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刀鲚时隔30年再次上溯至长江中游江段和洞庭湖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3年的1249头,增长了23.4%。

生态环境部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14项指标体系,通过水生态监测、技术手段分析和实地调研帮扶,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04

长江支流的保护与挑战

尽管长江支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水污染、过度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保护力度。

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在50个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社会关注度高的水体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通过全面监测调查、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分析研判水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溯源整改。同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一线调研帮扶,指导地方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保护修复。

05

结语

长江支流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为保护长江支流、守护母亲河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长江这条母亲河永远生机勃勃,继续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