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0年:从“世纪工程”到“生态典范”
三峡工程30年:从“世纪工程”到“生态典范”
12月14日,三峡工程迎来开工建设30周年的重要节点。30年来,三峡工程不仅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更在生态保护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绿色答卷”。
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三峡库区的生态蝶变
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不仅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是在生态保护、产业促进和社会和谐等方面树立了典范。值此之际,回顾并总结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地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水质改善:Ⅱ类标准成常态
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158万吨,库区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支流富营养化得到初步控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供水水质安全得到保障。生态屏障功能逐步显现,重点片区林草覆盖面积增加447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0%,保土保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岸线环境综合整治687公里,消落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实效,人工增殖放流各种鱼类共6亿尾,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态修复:构建绿色屏障
三峡库区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其他地区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走低碳环保之路,积极探索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比如推广循环经济理念,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遗产和人文景观,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
绿色航运:打造低碳水运体系
宜昌交通港航部门围绕“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奋力推动水运绿色低碳发展,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4月,《人民日报》对宜昌加快提升绿色航运发展水平进行了整版专题报道。
近三年来,宜昌水路货运量占全市货运总量的比例均达到40%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宜昌港整体实力位列长江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科技创新:为生态保护插上科技翅膀
三峡工程建设期间,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走出了一条从“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道路。其他地区也应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对科研投入的支持力度,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源泉。
生态监测系统
水库蓄水后,建立了跨地区、跨部门庞大的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水质、水文、泥沙等多个子系统),对涉及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这一系统自1995年起连续多年向国内外发布年度监测公报,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
珍稀物种保护
三峡集团通过悉心研究和精心维护,创造适宜生存环境,打造“珍稀植物园”和鱼保中心。自2007年起持续进行长江流域野外植物资源调查,开展三峡特有珍稀植物引种保护工作。三峡集团完成了库区珍稀植物30种、主要优势植物73种的迁地保存。此外,还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并放流约500万尾幼鲟,帮助其适应新的自然繁殖场所。
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经济双赢
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展示了如何有效整合多方资源,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实践,从而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目的。这对于全国各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特色产业培育
三峡工程通过扶持生态农业园46.8万亩,培育形成了秭归脐橙、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12,这些成功的实践表明,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可以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其他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底蕴,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如有机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以此来提升地方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社会民生改善
三峡库区产业扶持成效明显,扶持生态农业园46.8万亩,培育形成秭归脐橙、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21个,扶持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库区GDP年均增长率达15.9%。移民安稳致富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完成移民安置区帮扶项目1193个,新增就业岗位94.1万个,就业保障性与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精准帮扶移民安置村801个,居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超95%、村庄道路通达率接近100%,库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外迁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设施持续完善,大部分移民已逐步融入迁居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支持建设中小学135所,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全覆盖;新建医院23所,文化体育场所58所,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地面文物保护177处,发掘地下文物点面积16万平方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三峡经验:长江大保护的示范样本
三峡工程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功实践,为长江大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能源处处长綦树利在三峡集团专题讨论会上表示,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值得肯定,其探索的新模式新机制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峡工程将继续发挥其在长江大保护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更多“三峡智慧”和“三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