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丨市政协委员梁晓鸿:让科技创新课更好融入中小学教育
委员声音丨市政协委员梁晓鸿:让科技创新课更好融入中小学教育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中小学在教学中尝试将科技创新内容纳入到校园教育中,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市政协委员梁晓鸿。(1月14日摄)
在乌鲁木齐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梁晓鸿带来了《加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建议。
梁晓鸿说,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让新技术真正融入中小学课堂,绝非简单的加入新元素,而是需要深入挖掘新技术的潜力,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融合。
科技创新融入中小学教学,是教学方法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要求。
梁晓鸿曾深入全市多所中小学调研,结合实际,她建议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独立开设科技创新课程,将科技创新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应包括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方法、技能,以及科技史、科技前沿动态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基本认知和兴趣。
同时,建议在学科课程中融合科技创新教学,在现有学科课程中融入科技创新教育元素。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课程中,增加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在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社科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结合乌鲁木齐市各中小学拓展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实际,建议设置科技创新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科技创新选修课程,如机器人编程、3D打印、人工智能、航模制作等,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科技创新课的有效开展,梁晓鸿建议从人才引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保障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