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血压防治指南:症状、测量与6大认知误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4: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血压防治指南:症状、测量与6大认知误区

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为“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仍存在误区。本文将全面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症状、测量方法、预防措施及常见误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高血压。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很多个让人“血压飙升”的瞬间,比如:“今天星期一”。
但血压真的升高了可不是开玩笑的。防控高血压是件很严肃的事,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血压情况呢?年轻人就不会患高血压吗?怎样管住“失控”的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就像水管里的水对水管内壁造成的压力。所谓高血压,是指以动脉血压升高、血管结构功能损伤为表现,可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下马勒恰瓦克村,家庭医生为辖区老人测量血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摄

血压标准的细致划分:

  • <120/80mmHg:属于成年人理想的血压值
  • 120/80~139/89mmHg:属于正常血压高值
  • 140/90~159/99mmHg:属于1级高血压
  • 160/100~179/109mmHg:属于2级高血压
  • 180/110mmHg及以上:属于3级高血压

高血压的症状

头晕、头胀:很多高血压的病人都会有头晕头胀的表现,如果有人通过休息或者调理后,这些症状依旧得不到缓解,可以怀疑是患上了高血压,这时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胸闷心慌:当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病情加重,可能就会诱发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会出现胸闷心慌的症状。这个时候不可疏忽大意,应及时就医,以免危害健康。

恶心呕吐:高血压脑病的症状之一。当高血压的病人已经诱发了高血压脑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意识障碍:高血压的症状之一。当高血压的病人已经出现了意识障碍,说明病人的情况已经比较危险了。

许多高血压病人因为没有自觉症状,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高血压,还有很多患者因缺乏应有的自我保健知识,不注意定期检测血压,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严重并发症,所以定期测量血压十分重要!

如何准确测量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测量血压并不难,但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只有面面俱到,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测量血压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房间安静,温度适宜,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喝咖啡、进食和运动,保持坐姿并放松5分钟,测量时保持安静,不讲话。

2.使用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3.测量方案:对初诊高血压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建议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天, 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

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4.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5.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高血压出现的几大原因有:遗传因素、精神紧张、爱吃盐及盐加工食品、不运动或少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

如何应对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戒酒: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之外,高血压患者应该遵医嘱坚持服药。

大家需要注意,所有控制血压的措施,都在帮助您达到将血压降到安全范围的目标,降压一定要达标,才有效果。

高血压的认知误区

不少人仍对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年纪轻就不会得高血压、血压降了就可以停药等。

误区一:血压高了但是没感觉,问题不大?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所以没有明显感觉,但高血压却时刻损害着患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

误区二:年纪轻,不会得高血压?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不过,每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

误区三:血压冬季高,夏季正常可以减少药量吗?

血压存在季节变化,一般冬高夏低。尤其是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到了夏天血压就会降低。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服药等实现血压120mmHg/80mmHg以下,并且能够持续稳定几周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减少药量。但是患者也要注意持续监测血压,一旦有所升高,要及时就医。

误区四:血压已经低于140/90mmHg,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

患者不能自行停药,要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观察。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已经“治好了”高血压,血压的重点在于控制,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再次升高。

误区五:降血压是不是越快、越低就越好?

血压稳定能够让人体有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护心脑肾血管靶器官的功能。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所以降压越快越低并不意味着越好越安全。

误区六:没有高血压,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吗?

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人。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量2到3次,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危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治疗高血压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根据医嘱每日服用相对应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

2.血压达标标准:

图片源自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在血压偶尔波动时也不要泄气。我们共同参与,抗击高血压。

(整合:范国斌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人民日报微博、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天山网-新疆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