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凤行》口碑扑街,赵丽颖转型之路遇挑战
《与凤行》口碑扑街,赵丽颖转型之路遇挑战
《与凤行》自上线以来,播放量已突破5亿,热度持续攀升,赵丽颖饰演的“碧苍王”沈璃备受好评。然而,尽管该剧在收视率上取得佳绩,却有声音质疑它对赵丽颖个人事业的加成有限。不少网友认为,赵丽颖凭借自身号召力推动了《与凤行》的成功,但该剧并未能显著提升她的演技或形象。对此,你怎么看?
从“碧苍王”看赵丽颖:角色突破还是重复?
在《与凤行》中,赵丽颖饰演的沈璃是灵界碧苍王,一个衔珠而生的魔族凤凰。这个角色性格奔放洒脱、豪爽自在,对魔界族民对天界奴颜婢膝的现状深感耻辱。然而,这个看似充满张力的角色,在实际呈现中却遭遇了诸多质疑。
有观众指出,赵丽颖在剧中的表演显得过于木讷,表情僵硬,缺乏情感层次。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展现复杂情绪的场景中,她的表演显得尤为吃力。例如,在看到军妇与丈夫魂魄生离死别时,她的眼神空洞,毫无情绪;在面对三角恋的爱恨情仇时,她只能用瞪眼来表达情感,缺乏细腻的演技。
这种表演上的局限性,一方面源于角色设定本身。高冷面瘫型角色对演员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眼神有戏,甚至连脸上的肌肉纹路都要在戏里。而赵丽颖的表演风格偏向外放,对于这种内敛型角色的把握显然不够成熟。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赵丽颖在演技上的短板。虽然她凭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风吹半夏》两次提名白玉兰奖,但在古偶剧中的表现却始终难以突破。
商业价值:是消耗还是提升?
从商业角度来看,《与凤行》无疑为赵丽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作为该剧的监制,她不仅获得了丰厚的片酬,还通过该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古偶剧市场的地位。然而,这种短期的商业成功是否真的有利于她的长远发展,却值得商榷。
首先,该剧的口碑扑街已经对赵丽颖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她凭借过硬的观众基础,使得剧集在开播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剧集的特效、剧情等制作质量被广泛批评,赵丽颖的演技也遭到质疑。这种负面评价的累积,可能会对她的商业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过度依赖古偶剧市场可能会限制赵丽颖的职业发展。虽然她凭借《花千骨》《楚乔传》等作品获得了“古偶女王”的称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戏路,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否则,她可能会像一些前辈一样,陷入“吃老本”的困境,难以实现演艺事业的突破。
未来之路:转型还是坚守?
面对《与凤行》的争议,赵丽颖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近期的动态来看,她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在电影领域,她接连参演了《虎狼之路》《乔妍的心事》《酱园弄》等作品,与肖央、刘烨、辛芷蕾、章子怡等实力派演员合作,试图在大银幕上开辟新的天地。
这种转型策略是明智的。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单纯依靠流量和外貌已经难以支撑演员的长期发展。赵丽颖需要通过不断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提升自己的演技,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中保持优势。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赵丽颖需要面对的挑战包括:
角色选择:如何在商业价值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选择既能满足观众期待,又能展现自己演技的作品。
演技提升:如何突破现有的表演瓶颈,提升自己的演技水平,尤其是在情感戏和内心戏方面的表现。
市场定位:如何在保持自己独特魅力的同时,适应不同类型作品的要求,拓宽自己的戏路。
结语
《与凤行》的播出为赵丽颖的职业生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反思契机。虽然该剧在短期内为她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但从长远来看,她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作为一位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演员,赵丽颖应该在保持自己独特魅力的同时,不断挑战自我,拓宽戏路,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只有这样,她才能在演艺圈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实现真正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