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健康生活是预防流感的关键
中国疾控中心:健康生活是预防流感的关键
近期,全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显著上升,但上升趋势已开始减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5.4%。专家提醒,虽然流感活动水平可能在本月中下旬逐步下降,但公众仍需保持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流感。
面对流感高发态势,除了及时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与家庭成员接触时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科学佩戴口罩
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
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及时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尤其是随着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
与药物治疗相比,健康生活方式在预防流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机体免疫力,不仅对流感病毒有效,还能增强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其次,健康生活方式副作用小,不会产生耐药性问题。相比之下,抗病毒药物虽然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风险。此外,健康生活方式还能带来诸多额外益处,如改善心血管健康、促进心理健康等。
专家指出,虽然当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但医疗资源总体充足,未出现明显紧张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有关药品储备和供应保障工作,相关重点药品生产供应和库存总体正常。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扩大医疗服务供给,优化服务流程,确保诊疗服务平稳有序。
随着中小学陆续放寒假,预计儿童群体感染的状况将有所缓解,特别是聚集性疫情将减少。春节前后,受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等多种因素影响,流感的传播风险会相对增高。因此,公众仍需保持警惕,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共同应对流感高发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