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煎饼有了团体标准,传统美食插上科技翅膀
山东煎饼有了团体标准,传统美食插上科技翅膀
“一手用勺子将小米面糊浇在旋转的铁鏊子上,一手拿着‘耙子’将面糊摊匀,在热气腾腾中,面糊逐渐变成一张金黄色的煎饼,吃起来很‘甜脆’。”这是近日董宇辉在山东体验摊煎饼时的生动场景。作为“齐鲁大地 好客‘山东’‘与辉同行’山东行”活动的一部分,董宇辉不仅亲身体验了煎饼的制作过程,还学起了山东话,让人大呼“山东味儿”十足。
山东煎饼,这一看似简单的食物,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从出土的陶制鏊子来看,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300年至前2500年)就出现了煎饼的雏形。唐末黄巢起义军驻扎泰山时,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犒劳军队,这一历史记载进一步印证了煎饼作为主食的悠久历史。元代《王祯农书》和清代蒲松龄的《煎饼赋》等文献,更是详细记载了煎饼的手工制作方法,说明在几百年前,煎饼的制作工艺就已经相当成熟。
山东煎饼的制作工艺讲究,主要以五谷杂粮为原料,经过精细研磨、浸泡、磨浆等工序制成面糊,再在鏊子上摊烙成形。不同地区的煎饼各有特色,如临沂煎饼薄如纸片、口感酥脆,泰山煎饼则经过发酵工序,带有独特的酸味和香软口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煎饼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不仅在配料上从传统的玉米、小米、黄豆扩展到五谷杂粮相配,还在口味上推出了添加水果、蔬菜的特色煎饼,甚至针对亚健康人群研发了个性化煎饼。
山东煎饼最经典的搭配莫过于“煎饼卷大葱”,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组合,完美诠释了山东人的豪爽性格。除了大葱,煎饼还可以卷各种蔬菜、肉类,甚至撒子,不同的食材相互融合,成就了独特的美味。在山东各地,煎饼的搭配方式多样,每一种搭配都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近年来,山东煎饼的创新和发展令人瞩目。2023年,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牵头制定发布了《山东煎饼》团体标准,对煎饼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煎饼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2024年,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引领下,“山东煎饼”区域品牌正式发布,进一步推动了煎饼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据统计,仅在山东泰安,煎饼加工企业数量就达到了55家、个体加工户超过5000个,年产量超10万吨,年销售额超22亿元。
从传统主食到现代健康食品,山东煎饼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成为了山东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作为早餐的主食,还是作为休闲零食,山东煎饼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和了解。正如董宇辉所说:“山东煎饼,一张薄薄的煎饼,卷起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山东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