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马型人格:为何总爱作妖?
抓马型人格:为何总爱作妖?
什么是抓马型人格?
抓马型人格,也被称为高戏剧需求型人格(Drama-Prone Personality),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制造戏剧性冲突和事件的人格特质。这类人往往外向、开朗,但同时也容易冲动、易怒。他们通过制造各种戏剧化场景来吸引他人的关注,以此获得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
抓马型人格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热衷于制造冲突和戏剧化场景
- 行为夸张,缺乏安全感
- 通过戏剧化行为吸引关注
- 内心孤独,难以建立深层连接
- 喜欢操纵他人情绪
抓马型人格的心理机制
抓马型人格的形成,往往源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研究发现,这类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自尊水平,他们通过制造戏剧化场景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全感。北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咨询、成人与高等教育学系的Suzanne Degges-White教授指出,抓马型人格的人“既擅长吸引他人,又擅长惹周围人反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抓马型人格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生理因素:大脑边缘系统(负责产生情绪)和前额叶皮层(负责合理判断)之间的神经网络发育不平衡,可能导致人产生异常冲动的个性。如果小时候大脑受过伤,影响杏仁核的发育,也会让人在长大后难以判断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心理因素: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夸张的行为,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弥补童年时在这方面的缺失。
自我价值感:抓马型人格的人往往具有矛盾的自尊。他们在人前表现得自信,但内心却经常怀疑自己的价值。为了弥补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他们通过向全世界索取回应,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抓马型人格的影响
抓马型人格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对周围的人造成困扰。具体来说,抓马型人格可能带来以下影响:
人际关系紧张:抓马型人格的人往往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通过制造冲突来吸引关注,但这种行为模式最终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厌烦。
难以建立深层连接:虽然抓马型人格的人渴望关注,但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却难以消除。因为他们无法信任他人,也无法将他人的关注转化为心理连接,最终变得更加孤独。
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在社会环境中,抓马型人格的人可能成为冲突的源头。他们通过制造戏剧化场景来吸引关注,但这种行为往往会给他人带来困扰。
如何应对抓马型人格?
对于抓马型人格的人来说,改变并不容易。但通过自我觉察和心理咨询,他们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以下是一些建议:
提升自我觉察: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反思,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是改变的第一步。
建立安全感:通过稳定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人际关系,逐步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安全感的提升有助于减少通过戏剧化行为获取关注的需求。
提升自尊:通过培养新的技能和兴趣,提升自我价值感。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就感时,他们对他人关注的需求会相应减少。
学习情绪管理:抓马型人格的人往往情绪冲动,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人建立平等、健康的关系,满足内心的归属感。当一个人在关系中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时,他们制造戏剧化场景的需求会自然减少。
抓马型人格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心理现象。通过理解其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类人群的行为模式。同时,对于抓马型人格的人来说,通过自我觉察和心理咨询,他们也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