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达尼布纳入医保,患者省钱有希望
尼达尼布纳入医保,患者省钱有希望
尼达尼布(Ofev)作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重要药物,近日成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在50%至70%之间。这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医保报销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还促进了医生的积极用药,让更多患者有机会获得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政策落地,患者减负
尼达尼布在国内医保范围内的价格因生产厂商不同有所差异,医保报销后价格会更低。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尼达尼布在国内上市的医保中保价格是1063元、1450元、2786元不等,不同的生产企业,其医保中标价格也不一样,医保报销的比例不同,医保报销后的具体价格也不一样。而印度Glenmark生产的尼达尼布价格更低,100mg规格约320-600元,150mg规格约350-700元。这些价格相比之前动辄上万元的费用,已经大幅降低,再加上医保报销,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患者受益,生命质量提升
根据2024年8月的一项定量调研显示,本次调研共回收了有效问卷213份,包括IPF患者问卷128份和PPF患者问卷85份。在本次调研的IPF和PPF患者中,占据主要比例的均为中老年,51岁及以上患者占本次调研患者总人数的86.4%。在性别方面,IPF患者中男性占多数,约占IPF患者总人数的71.9%;相对而言,PPF患者中女性居多,约占PPF患者总人数的70.6%。
在确诊时长方面,大多数IPF和PPF患者能够在1年内获得确诊。然而,仍有部分IPF患者的诊断过程历时1年以上(11.4%),最长达4年4个月。值得注意的是,PPF患者中有15.4%确诊时间超过3年,这一比例高于IPF患者,反映出国内对IPF和PPF的诊断已有一定水平,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对PPF的诊断。
此外,尽管大部分患者可以在1年内获得确诊,但是半数以上的患者需要转诊2-3家医院才能获得确诊,甚至部分患者需要转诊4家及以上的医院以确诊疾病。在IPF患者和PPF患者中,这一情况相近。
在购药渠道方面,84.5%的IPF患者可以在院内药房或者“双通道”药店购买尼达尼布,但仍有15.5%的患者需要通过院外普通药店购买该药物。与IPF患者相比,PPF患者在院外普通药店购药的比例相对更高(36.7%)。这一现象反映出:
(1)由于存在双通道“最后一公里”的政策落地问题,IPF和PPF患者在使用双通道药店购买尼达尼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PPF患者院外购药比例较高,这提示PPF患者可能面临更多的保障问题,例如部分地区IPF进入了门慢特目录而PPF没有纳入、PPF患者的确诊疾病名称可能与医保系统的疾病名称不一致等问题。而对于吡非尼酮,超半数的IPF患者在院外药店购买,这反映出可能部分地区的医院由于药品供应品种数量限制等因素未采购吡非尼酮,导致当地的IPF患者无法在医院购买药物。而PPF患者在院外药店购买吡非尼酮的比例更高,达到了74.1%,除了前述原因外,这可能也与PPF不属于吡非尼酮的适应症,患者无法通过医保报销,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更为方便的购药方式有关。
本次调研探讨了IPF和PPF患者在治疗方面未满足的需求。对于IPF患者,超过半数反映当前药物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大(分别为56.6%和56.6%),一些患者还面临门诊费用无法报销或报销比例较低的情况(分别为37.2%和32.7%),部分患者(24.8%)反映医院无药可供,少数患者(8%)则表示当地“双通道”药店没有配备药物。对于PPF患者,诉求集中在药物(包括吡非尼酮由和尼达尼布)的门诊报销、药物疗效和副作用上(分别为68.9%、62.3%和60.7%)。此外,部分患者还面临医院缺药、门诊报销待遇低以及“双通道”药店未配备药物等问题(分别为32.8%、29.5%和24.6%)。
本次调研使用了针对IPF与PPF生命质量的特异化量表L-IPF Impact与L-PF Impact,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的患者自填版本与家属代填版本,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估结果及其社会融入状况。
未来展望:医疗体系的积极变化
尼达尼布纳入医保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政策调整,更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变化:
- 提高药物可及性:通过医保报销,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种特效药,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
- 促进规范治疗:医保政策的引导作用将促使医生更多地采用规范治疗方案
- 推动疾病管理:随着用药门槛降低,患者更有可能进行长期规范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整体管理
- 刺激医药创新:政策支持将鼓励更多药企投入相关领域研发,推动医药创新
尼达尼布纳入医保,是国家医疗保障政策不断优化的体现,更是广大患者福音。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