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减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怎么破?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8: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减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怎么破?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小学的课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调查,53.85%的农村教师认为课后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这一政策红利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

根据最新研究,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依然庞大,且随着母亲外出务工比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面临隔代照料的困境。这些儿童不仅在情感上缺乏父母的陪伴,在教育上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指导。尽管73.61%的农村小学生为留守儿童,但他们的受教育机会与农村儿童整体相比不再有明显优势,甚至面临更严重的超龄就学问题。

那么,为什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此突出呢?

首先,家庭监护的缺失是首要原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孩子往往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这些监护人虽然尽心尽力,但往往因年龄、教育水平等因素,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情感支持。研究显示,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这使得他们在辅导孩子学习、引导孩子成长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其次,隔代教育的局限性不容忽视。祖辈在教育方式上往往过于溺爱或严格,难以把握适度,这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代际差异,祖辈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也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无法有效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再者,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加剧了这一问题。尽管“双减”政策推动了课后服务的普及,但农村小学仍面临场地设施受限、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63.74%的教师反映课后服务受到场地设施的限制,80.67%的教师表示主要进行的是“答疑解惑或辅导作业”,这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在政策层面,民政部等14个部门已联合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6年要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精神素养,健全监护体系,加强安全防护水平。方案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地方民政部门指导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在走访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关爱需求,并对发现有心理、行为异常的儿童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支持。

在学校层面,一些创新性的尝试正在展开。例如,有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缓解他们的思念之情。有的学校则开设了航模、书法等兴趣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一位参与航模活动的留守儿童表示:“通过组装和调试航模,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感觉自己越来越自信了。”

在社会层面,志愿者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建立。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等活动。例如,韦寨镇就开展了“一节心理危机干预课程:生命如光”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此外,社会各界还通过捐赠图书、学习用品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家庭层面的努力同样重要。虽然父母无法时刻在身边,但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定期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分享道:“我每周都会和孩子视频聊天,虽然不能陪在他身边,但我会尽量参与他的成长,比如帮助他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各方的持续关注和努力下,这些孩子能够走出心理困境,健康快乐地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