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血管病发病率增三成,专家提醒:胸痛需及时就医
冬季心血管病发病率增三成,专家提醒:胸痛需及时就医
随着冬季的到来,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胸痛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预警信号,其背后可能暗藏风险。近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血管科接诊了一位78岁的徐大伯,因及时就医而避免了心肌梗死的风险。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冬季胸痛不容忽视,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为什么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
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气温影响:寒冷刺激下,人体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据统计,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7%。
生活方式改变: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降低,同时可能因天气寒冷而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导致体重增加,血脂水平升高。
易感人群增多: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在冬季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引发病情加重。
胸痛: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
胸痛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预警信号之一,其表现形式多样:
典型症状:胸痛或心绞痛,可能伴有压迫感或紧绷感,通常位于胸部中间或左侧。疼痛可能放射至颈部、手臂或背部。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出汗、头晕等。女性患者有时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牙痛、下颌疼痛等。
持续时间:短暂的胸痛可能为心绞痛,若持续超过20分钟且伴有其他症状,需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如何预防冬季心血管疾病?
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时应做好防寒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热量食物。
- 运动:适度运动,如慢跑、快走等,但应避免在寒冷天气进行剧烈运动。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
接种疫苗: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心血管事件。
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旦出现胸痛等疑似心血管疾病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就医: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明病情,等待专业救援。
保持平躺:让患者平躺,避免过度活动,减少心脏负担。
服用急救药物:如有条件,在等待救护车时可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
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危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纠正认知误区
年轻人也会得高血压:高血压已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也应定期监测血压。
诊断高血压需全面检查: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需通过血液、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
高血压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心脏病等,需及早治疗和控制。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胸痛作为重要预警信号,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预防和科学应对,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