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人工椎体助力颈椎病治疗,零切迹疗法实现微创手术新突破
3D打印人工椎体助力颈椎病治疗,零切迹疗法实现微创手术新突破
52岁的曾先生,长期从事案牍工作,20多年来一直被颈肩酸痛困扰。近年来,他的病情持续加重,甚至出现了双上肢酸痛的症状。经过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的磁共振检查,他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这是一种最为严重的颈椎病类型,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致残率高且发病隐匿。
幸运的是,曾先生遇到了国内知名脊柱外科专家何二兴主任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何主任为他实施了颈椎前路减压结合颈椎零切迹融合器固定手术。这种新型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什么是零切迹疗法?
零切迹疗法是一种先进的颈椎前路手术技术,其核心是使用3D打印的自稳式人工椎体。这种人工椎体设计独特,融合器自带螺钉,无需在椎前附加钢板,因此不会形成凸起,不会对食管造成压迫。
零切迹疗法的优势
与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相比,零切迹疗法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减压充分:手术通过特殊的工具,彻底清除突出的椎间盘和增厚的后纵韧带,实现脊髓前方的充分减压。
暴露范围小:手术严格保留颈椎的重要结构,巧妙利用人体颈椎的天然间隙暴露病变位置,减少手术损伤。
安全性高:由于不需附加钢板,避免了术后可能出现的断钉、拔钉等问题,降低了手术风险。
椎间融合率高:临床数据显示,采用零切迹疗法的患者椎间融合率显著提高。
术后并发症少:特别是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透视次数少:手术过程更加精准,减少了X光透视的次数,降低了辐射风险。
手术时间短:由于手术设计巧妙,手术时间相比传统手术大幅缩短。
住院费用低:虽然使用了先进的3D打印技术,但整体治疗费用反而更低。
临床效果显著
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了零切迹疗法的效果。一项针对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采用零切迹疗法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减少。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显著改善,且椎间融合率与传统方法相当。
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40-50岁人群中约有25%患过或正在患颈椎病,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是高达50%。零切迹疗法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颈椎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以曾先生的手术为例,为了严格保留椎体负重面的皮质骨和椎体负重面的强度,手术团队采用了特殊方法撑开椎间隙,通过精细操作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因此,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医生的经验和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
零切迹疗法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颈椎病患者带来福音。它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零切迹疗法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