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记》:一块被遗忘的石头的旅程
《填海记》:一块被遗忘的石头的旅程
《填海记》是一部由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生胡迪和穆清创作的动画短片,以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为背景,通过一个被遗忘的小石头的视角,重新诠释了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
这部八分钟的短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创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敦煌壁画和其他文化图像进行拼贴,结合粤语旁白,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则疫情新闻:一个武汉司机在封城前离开武汉,却因此无法回家,只能在高速公路上不停地开车。这个没有目的地的旅程,让创作者联想到了精卫填海故事中被遗忘的石头。于是,一个关于坚持与孤独的故事就此展开。
在创作过程中,胡迪和穆清遇到了不少挑战。作为摄影系的学生,他们都没有动画制作的经验,只能一边看YouTube教程一边摸索。为了避开版权问题,他们选择了使用古代艺术作品作为素材,包括汉代石砖、欧洲中世纪绘本、印度和伊朗的细密画等。这种拼贴手法不仅避免了版权问题,更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视觉世界。
粤语旁白的加入,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最初,创作者考虑过使用多种方言,但最终选择了粤语,既是因为故事中有一段与麦兜的《林荫下你的光芒》的呼应,也是因为配音演员吴健威的声音特别适合这个故事。
尽管《填海记》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但创作者对自己并不完全满意。他们坦言,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画面不够生动,如果有机会,他们希望能重新制作这个故事。
这部作品在2020年首届花鸟岛国际动画艺术节上展映,与来自皇家艺术学院等院校的优秀作品同台亮相。艺术节的策展人表示,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填海记》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它对传统故事的创新性诠释。通过一个小石头的视角,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宏大叙事中被遗忘的个体的坚持与孤独。这种对传统故事的重新解读,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
正如一位观众所说:“《填海记》让你上完八个小时班之后,在回家路上想起来,‘最后什么都没有’,突然很想哇一声大哭。”这种触动人心的力量,正是这部作品最珍贵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