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汉立推荐:太极拳呼吸养生法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8: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汉立推荐:太极拳呼吸养生法

黄汉立老师,一位在太极拳和养生领域有着深厚研究的专家,推荐了一套独特的太极拳呼吸养生法。这套方法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杨式太极拳精髓,还融合了易学、丹道、中医和西方科研理论,通过深长而稳定的腹式呼吸,帮助练习者提升气血运行,强化内脏功能,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享受太极拳带来的健康与宁静。

01

黄汉立老师的权威背景

黄汉立老师,1939年生,香港中文大学学士,香港大学硕士。他主力研究《易经》和古代气功逾六十年,著有多部相关著作,如《易经讲堂》、《气功筑基法》等。黄老师通过多年对太极拳的研究及实践,配合易学、丹道、中医学和西方科研理论,从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精选了对养生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八式,详细分析各招式的意念、姿势、动作、呼吸等要求,以及这些招式对经络内气运行的作用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02

理论基础: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

黄汉立老师的太极拳呼吸养生法,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太极拳以阴阳互根为基础,抱阳而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平衡和谐。中国古代道家方法有多种。大体分三种
一导引。是以俯仰屈伸,运动肢体,伸筋拔骨为主。
二吐纳。是以吐故纳新,呼吸大自然空气来调节体内真气运行为目的。
三善食。是以各种营养品补食来充实补养体内各脏腑器官相互平衡。
以上三种法则虽然有不同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气血通畅,予防疾病提高体质,从而达到却病延年。
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而之理已寓于其中,嗣更命阴康作大舞,以宜导湮郁,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作内经,其导引之诸法,均本之理,为理念和无形之运动。华佗本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作五禽经,以授吴普,是时已开姿势运动之先河矣。
太极以阴阳互根为基础,抱阳而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平衡和谐。
古人创法而不留个人之名,是因为历代先师没有个人之见,更无门户之见。它是宇宙和谐运动之表象。
中国的医学基本理论,就是阴阳学说,它认为人体内部不外阴阳两种因素,阴阳和调,就能维持健康偏盛偏衰,就要致于疾病。这种学说在古代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阐述很多,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为万物之能始”“人有形,不离阴阳”。“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这些都是说明了宇宙间的事物和人类的身体,都是由阴阳两种因素构成的。
内经认为,凡人身体内,必须阴阳和谐,才能健康无病。它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居处安静。”“阴阳平匀,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曰平人。”“血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由于阴阳对人体之重要,古代擅长养生之道的人士都善于调理阴阳,却病延年。内经里称这些人为“至人”,“真人”,“贤人”,说他们能“把握阴阳”,“和于阴阳”,“逆从阴阳”。又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聪目明,气立如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别于阳者,知病从来,知病处也,知病起时,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调气之方,必别阴阳。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根据上述理论,“”就是以调整人体内部阴阳血气的方法,来达到血气和调,阴阳平衡的目的。
阴阳学说,并不含有任何神秘性质,乃是一种朴素的辩证的,而且属于唯物观点的理论。是任何事物的相对平衡论点。阴阳二字,可以这样来解释:凡是一切活动的,积极的,有力的,进行性的,机能亢进的,属于阳。凡是一切沉静的,消极的,柔弱的,退行性的,机能衰弱的,属于阴。两者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是“动”,一个是“静”。“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黄极而判,又反无极,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太极乃宇宙之别称。宇宙包罗万象,星罗棋布,孕育万物,生克相约,演化万千。数亿万年变化而生生再造,无穷无尽。
太极拳无论在形式上或意义上,都和其他体育运动及拳术完全不同。由于“太极”是一个圆的形象存在,太极拳就是一套圆形的运动。它是一个圆圈,演变为无数个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运动。所有一举手,一投足,甚至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就离不开圆圈,离开圆圈弧形运动,就违背了“太极拳”的原理。
太极拳的操练方法,是以躯干腰腹为重心,如车之有轴,以手足四肢为辅翼,如车之四轮,所有动作,都发源躯干腰腹,以躯干腰腹为主宰,而推动四肢,任何部分一动,全身各部分随之而动,各个动作,都是连贯起来绵绵不断的,成为一个整体的运动,而不是一个个孤立起来的单独的运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种形式的运动,正是“太极拳”的唯一特点,而和其他种体育形式(包括其他外家拳术)断续的,枝节的,局部的运动,有所区别。
太极拳的运动,必须缓慢柔和,呼吸平匀,全身松散,纯任自然丝毫不使用气力,而是以意志来控制,巧妙地掌握了动作地阴阳虚实。还要屏绝思虑,气沉丹田,(脐下),体内无有分毫拙劲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这样就会虚实分明,阴阳和调,变化轻灵。圆转自如,连绵贯串,一气呵成。这和内经所说: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的意义,是十分相近的。
太极拳谱在这方面说得很详细,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虚实要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固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实则右虚,右重则左杳。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率自为人所制者,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之阴阳,粘既是走,走既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是懂劲。不懂阴阳者难知太极之奥秘。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式,就必须“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塌腰”“沉肩”“坠肘”,这就是一个“松”字,松就是太极拳的唯一妙诀。太极拳的松的和缓状态,和其他外家拳术轩眉努目,挺胸凹腹的紧张状态,基本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练习太极拳有三要点,必须注意掌握,即是:“体要松,气要固,神要凝”。
到底什么是“体松”呢?体松就是身体肌肉松散,筋骨微带劲,不尚用力气,而尚用意,力大则拙,用气则滞,体松后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则血气流畅,百脉和顺,以养精神。
什么是“气固”?气固就是气要沉在腹部,不要浮在胸部,所谓心虚腹实,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就是这个意义,腹实自然气固,气固则身体便有重心,无论手足如何动作,重心总在腹部,动作自然运用自如,从养生角度讲,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是推动血液流动的重要物质。
那么什么是“神凝”呢?神凝就是内外相合,身心一致,所谓内外相合。是躯体各肢节动的协调性与相对平衡,就是上下,左右,高低,进退,对拉拔长。在形式上要做到动作一致,相约成为一个整体。从心神上,意志上要内外相兼,心气平和,意神乃致,精神上要配合肢节运动,太极拳在气势不在架势非此不得要领。内经里“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太极拳做到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就能达到血气流畅,功力增长,从而强壮身体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总体来说,太极拳是以阴,阳,虚,实,静,动,分,合八大纲领为基础,运用和缓柔软,绵绵不断的方法,完成一种整体运动,因而发生调整人体阴阳血气的疗效作用,这和中国的古老医学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大纲领,作为辩证施治的方法,完成一种整体治疗,因而发生调整人体阴阳血气的疗效作用,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太极拳最终目的运动养生,却病延年。

03

实践要点:从基础到进阶的完整指南

体要松

“体松”是太极拳呼吸养生法的基础。练习时,身体肌肉要保持松散,筋骨微带劲,不尚用力气,而尚用意,力大则拙,用气则滞,体松后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则血气流畅,百脉和顺,以养精神。太极拳的松的和缓状态,和其他外家拳术轩眉努目,挺胸凹腹的紧张状态,基本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气要固

“气固”是关键。练习时,气要沉在腹部,不要浮在胸部,所谓心虚腹实,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就是这个意义,腹实自然气固,气固则身体便有重心,无论手足如何动作,重心总在腹部,动作自然运用自如,从养生角度讲,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是推动血液流动的重要物质。

神要凝

“神凝”是提升境界的关键。练习时,要达到内外相合,身心一致,所谓内外相合。是躯体各肢节动的协调性与相对平衡,就是上下,左右,高低,进退,对拉拔长。在形式上要做到动作一致,相约成为一个整体。从心神上,意志上要内外相兼,心气平和,意神乃致,精神上要配合肢节运动,太极拳在气势不在架势非此不得要领。内经里“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太极拳做到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就能达到血气流畅,功力增长,从而强壮身体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在具体动作上,黄汉立老师推荐从24式太极拳开始,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完整的套路。每个动作都要配合深长而稳定的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微微鼓起,呼气时小腹微微收缩。动作与呼吸要相互配合,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04

效果与适用人群

黄汉立老师的太极拳呼吸养生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血气,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具体来说,这套方法能够:

  1. 提升气血运行: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促进气血在体内的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
  2. 强化内脏功能:腹式呼吸能够按摩内脏,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内脏功能。
  3. 达到身心合一:通过“体要松,气要固,神要凝”的练习,使练习者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这套方法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练习者。对于初学者,黄汉立老师建议先从基础动作和呼吸方法开始,逐步掌握要领;对于有经验的练习者,则可以通过这套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太极拳水平和养生效果。

05

结语: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黄汉立老师的太极拳呼吸养生法,是对中国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与创新。它不仅保留了太极拳的精髓,还融合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养生需求。无论是想要强身健体,还是追求身心和谐,这套方法都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建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黄汉立老师的著作《养生太极拳原理和练法》,或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开始自己的太极拳养生之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