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牙周病防治指南:老年人如何保护牙床健康
冬季牙周病防治指南:老年人如何保护牙床健康
随着冬季的到来,牙周病进入高发季节,老年人牙床萎缩问题愈发突出。牙周病是导致老年人牙床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为了有效防治牙床萎缩,专家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软毛牙刷、定期洗牙、使用抗菌漱口水、戒烟限酒、保持口腔湿润等。此外,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考虑进行牙周手术。通过综合防治,老年人可以有效缓解牙床萎缩的症状,维护口腔健康。
为什么冬季是牙周病高发季?
冬季是急性牙髓炎、牙周炎这类疾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原因多数为冷热混食所致。冷热混食易让有蛀牙或牙周病的患者,因牙髓过度磨损而伤及牙根,导致一接触到冷热酸甜食物或饮料等刺激时,会产生一阵酸痛或像针刺一样的疼痛感。即便是牙齿比较健康的人,常冷热混食都可能会给牙齿带来刺激,造成牙齿过度敏感。导致牙龈肿痛、出血或口腔溃疡,原本有龋齿的人,诱发牙髓炎、根尖周病。
老年人如何防治牙床萎缩?
正确刷牙: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横刷。每天早晚刷牙,每次至少2分钟。选择含氟牙膏,可交替使用抗敏感、抑菌抗炎的牙膏。
使用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
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
定期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每年洁牙一次。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口腔疾病发生、控制口腔疾病发展。
及时修复缺失牙: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恢复口腔基本功能,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
老年人日常口腔保健建议
注重口腔定期检查随访和自我口腔保健措施:老年人应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可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检查的内容包括龋病(尤其是根面龋)、牙周病、牙本质敏感等。建议最好每半年到一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
重视拔牙后缺牙的修复:缺牙后未及时修复容易造成其他牙齿倾斜移位、牙槽骨萎缩,不仅增加了日后修复的难度,也影响假牙的使用效果。同时缺牙影响咀嚼功能的发挥,容易造成偏侧咀嚼的习惯,加重该侧牙齿的磨损,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咬合疾病。
对口腔内一些特有的变化应提高重视。口腔内出现了白色的斑块,长时间不退去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口腔癌症排查,酌情进行干预措施。口腔内出现有长期不能自愈的口腔溃,对口腔内一些特有的变化应提高重视。口腔内出现了白色的斑块,长时间不退去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口腔癌症排查,酌情进行干预措施。口腔内出现有长期不能自愈的口腔溃疡、红色斑点斑块、肿物并伴有淋巴结肿大、口腔或颈部出现不明原因疼痛或麻木等问题时也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可酌情对局部病变进行切取化验。
选择正规专业的就诊地点,如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正规口腔诊所。早餐不能省略,起早排队,可以带上简单的早点,等候时用餐。平时口服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需正常服用:如平时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药,建议先看医生,决定要拔牙或者做小手术,再停药一周复诊。带好既往的病历和照片资料,以便参考。如有活动义齿,需要佩戴。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上,需有家人陪同。口腔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全身的健康状况对口腔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因此,老年人应早睡早起、饮食清淡、戒烟限酒,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对增强老年人口腔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特别提醒
如果老年人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天然牙。老年是口腔黏膜疾病高发年龄,老年人应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