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技术电诈来袭,你get防骗技能了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16: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技术电诈来袭,你get防骗技能了吗?

2024年2月,香港警方通报了一起震惊全国的AI诈骗案:一家英国跨国企业的香港分公司员工,被骗子通过伪造的AI换脸和音频合成视频,冒充公司总部CFO,成功骗走了2亿港币。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深度伪造技术在诈骗中的新应用,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电信诈骗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

01

深度伪造技术:诈骗分子的新武器

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深度学习技术,最初由一个名为“deepfakes”的Reddit用户于2017年提出。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或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将目标对象的面部“嫁接”到被模仿对象上,实现高度逼真的面部替换。

在上述香港诈骗案中,骗子正是利用了Deepfake技术,通过公司的YouTube视频和其他公开媒体素材,成功伪造了英国公司高管的形象和声音。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不仅伪造了一个高管,而是伪造了一个“高管团队”,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诈骗的可信度。

那么,如何识别这种AI换脸诈骗呢?香港警方提供了几个实用的建议:

  1. 注意视频中的异常:如果对方在视频中提到钱,要特别提高警惕。可以要求对方快速移动头部和面部,注意观察画面是否出现奇怪的变形。

  2. 验证身份:提一些只有双方都知道的问题,或者要求对方展示一些私人物品,来验证对方的真实身份。

  3. 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制造的紧急情况所迷惑,任何涉及转账的要求都要三思而行。

02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新变种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电信诈骗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类型之一。骗子通常会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受害者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近期,这种诈骗手法又出现了新的变种:

  1. FaceTime诈骗:骗子通过FaceTime视频电话冒充“公安局民警”,以银行卡涉嫌案件需要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并发送伪造的“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施加心理压力。

  2. 多级转接诈骗:骗子会先自称是某部门工作人员,然后以各种理由将电话转接到“某地公安局”,在交谈过程中不断强调案件涉及国家机密,要求受害人保持联络但不能告诉他人。

  3. 资金清查诈骗:骗子会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或者指示受害人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自证清白。

03

如何防范新型电信诈骗?

面对日益升级的诈骗手段,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骗技巧:

  1. 提高警惕:接到陌生电话要保持警惕,特别是涉及金钱、个人信息的内容。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不会要求转账。

  2. 核实身份:对于自称是公检法或其他机构的来电,可以挂断后主动回拨官方电话进行核实。

  3.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4. 关闭不必要的功能:如苹果手机的FaceTime功能,如果平时不使用,建议关闭以减少风险。

  5. 安装反诈软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

  6. 多与家人沟通:特别是老年人,要多与子女沟通,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寻求帮助。

04

法律制度层面的防范

2022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打击电信诈骗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该法明确规定:

  •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
  • 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设备、软件
  • 国务院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

电信诈骗手段虽然不断翻新,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就能有效降低被骗的风险。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筑起防范电信诈骗的坚固防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