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中式健康管理之药食同源——融入日常的养生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6: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中式健康管理之药食同源——融入日常的养生

什么是药食同源?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也称为“医食同源”。这一理论认为,某些物质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它们不仅具有食物的营养和安全性,还兼具保健防治作用。

这一思想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太素》中的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实际上,在神农时代,药与食的界限并不分明。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而且,这些物质同样具有“四性”、“五味”的特征。

四性理论

“四性”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属性。寒性和凉性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比如菊花、绿豆、荷叶等,可用于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而热性和温性的食物则能起到温中除寒的效果,如姜、葱、蒜以及狗肉、羊肉等,能够除寒助阳、健脾和胃。除了这四种属性外,还存在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例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五味理论

“五味”则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辛味食物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甘味食物能够补养身体,缓解痉挛;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效果;苦味食物可以泻火存阴,坚固肠胃;咸味食物则能软坚散结、促进肠道蠕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食同源并不意味着药食无异。同一种药材因产地不同,其成分也会有所差异。而且,不同人群存在个体差异,不当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对药食同源类中药的用量、产地、用法以及安全性进行相关研究,以纠正大众“药食同源意味着无毒”的错误观念,为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我国药食同源中药的保健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