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耐药率超50%,精准治疗或成破解之道
Hp耐药率超50%,精准治疗或成破解之道
最近,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微生物》上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率虽然不高,但耐药率却处于较高水平。这项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团队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等共同主持,采用胶囊取样线法联合qPCR方法,对全国26个省份52个城市的12902名参与者进行了检测。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人群Hp平均感染率为27.08%,显著低于此前对中国总人口估算的44.2%。但在感染人群中,克拉霉素耐药率达到50.83%,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也达到47.17%。这两种抗生素是治疗Hp感染的一线和二线用药,高耐药率意味着传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正在下降。
为什么耐药率居高不下?
专家分析,Hp耐药率上升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或滥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40-60岁年龄段人群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超过50%,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因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的机会更多有关。此外,女性感染者对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妇科感染更为频繁有关。
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
面对日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国际上普遍采取基于药敏检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巴里·马歇尔教授指出,通过药敏检测可以避开耐药的抗生素,直接采用精准医学的个性化疗法,避免无效治疗。对于仍携带敏感菌株的患者(约50%),则可以采用简单、安全且副作用少的抗生素治疗。
在中国,一些创新疗法正在探索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阳丽华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纳米颗粒介导的超声动力疗法,这种疗法在小鼠模型中显示出与标准三联疗法相当的疗效,且不会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为解决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推广药敏检测:将药敏检测纳入常规诊疗流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盲目用药。
规范抗生素使用:加强医疗监管,避免抗生素滥用。同时,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随意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开发新型疗法:支持和鼓励如超声动力疗法等创新治疗方法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监测与研究:持续监测Hp感染和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公众意识:普及Hp感染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规范治疗的认识。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诱因,其耐药性问题已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有效控制耐药性蔓延,降低相关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