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娃”遍地,父母再不懂“优势教养”就晚了
“烂尾娃”遍地,父母再不懂“优势教养”就晚了
随着"鸡娃"现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方式。然而,过度追求考试成绩却可能导致孩子成为"烂尾娃"。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贺岭峰通过转变教育方式,帮助女儿发挥优势,最终取得了成功。
"烂尾娃"现象引发思考
最近,"鸡娃圈"出现了一个新词——"烂尾娃"。指的是那些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最终却一事无成的孩子。他们可能拥有高学历,但却缺乏实际能力,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图书馆"假装上班"。
这一现象在张锡峰身上得到了体现。作为"小镇做题家",他通过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但却发现自己除了书本和考试,对其他事物一无所知。他对计算机专业不感兴趣,尝试过多个实习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他感叹道:"高考留给我的没有乐趣,只有痛苦,所以不想考研了。"
从"成绩至上"到"优势教养"
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贺岭峰也曾对自己的女儿寄予厚望。他为女儿规划了最好的教育资源,但女儿却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自信。一次,女儿甚至在上学途中产生了跳车的念头。
意识到问题后,贺岭峰改变了教育方式,不再执着于女儿的成绩,而是选择尊重女儿的天性,去挖掘女儿的优势。他发现女儿虽然不擅长学习,但很爱看漫画,擅长画漫画。女儿在网上看上了一部日本动漫,便一口气刷了200多集。当时,那部动画片更得慢,周二出原版,周四出中文字幕版。女儿便在追剧的同时,加入了同龄人的动漫群,和爱好者讨论起剧情。兴致上来后,女儿甚至开始自己写同人文,没想到一个暑假就写了4万字。贺岭峰对女儿展现出来的绘画、写作和外语天赋大加赞赏,鼓励她坚持爱好。结果,女儿虽然成绩一般,却因为爱看漫画,自学了日语,还创作了不少漫画合集。在高中时,就能先后在两家高手如云的日本动漫公司实习,甚至,只实习了一个月,就能独立承担项目,成为主创。高中毕业后,还成功收到了7个大学的offer。现如今,女儿就靠两样本事生存,一个是日语,一个是画动漫。
如何做好"优势教养"
优势理论创始人马库斯·白金汉提出了一个工具——SIGN模型,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潜能。这个模型包括四个维度:
- S(Success):自我效能感强,孩子轻易能做到。
- I(Instinct):自主感强,孩子自己想做。
- G(Grow):成就感强,学得快。
- N(Need):满足感强,反馈良好。
此外,还有三个具体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势: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孩子享受过程,而非关注结果。因为热爱,才能专注。因为专注,所以才容易出成果。
提供脚手架: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给予正向反馈:多给孩子"捧场",多激励孩子,给予正向反馈。比如,及时肯定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孩子的努力、坚持等进行真诚的夸奖。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出的方向不同,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智能优势,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塑造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孩子把他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所以,从今天起,请放大自己的格局,跳出盲目跟风的陷阱,摒弃刷题式的鸡娃,看见孩子的天赋,及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