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纳入城市更新单元,六百年古刹焕发新生机
上海城隍庙纳入城市更新单元,六百年古刹焕发新生机
上海城隍庙,这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道教宫观,不仅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变迁,如今也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从明朝永乐年间建立至今,它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复,形成了独特的“一庙三城隍”格局。无论是古老的建筑风格还是丰富的文化内涵,都使得上海城隍庙成为了一个集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标。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品尝地道的老城隍庙小吃,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六百年的沧桑变迁
上海城隍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据传,吴主孙皓时期就在此地建有神祉。到了唐代,上海地区称为华亭县,在当时华亭县的西面建有华亭县的城隍庙。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时任上海知县张守约将上海城内供奉金山神主博陆侯霍光的金山神祠改建为上海城隍庙,供奉上海城隍秦裕伯。此后,经过多次扩建和修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独特的“一庙三城隍”格局
上海城隍庙最独特之处在于其“一庙三城隍”的格局。西汉大将军霍光、元末明初上海乡贤秦裕伯和清末民族英雄陈化成,在历史上先后被奉为城隍神。这种独特的格局,体现了上海城隍庙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传承。
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
上海城隍庙的建筑风格保持明代格局,殿宇宏伟,飞檐耸脊,彩椽画栋、翠瓦朱檐,气势庄严。庙内主体建筑有大殿、元辰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等9个殿堂,供奉着城隍神等神像。城隍庙道观、老城隍庙小吃、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等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老城厢”旅游文化名片。
从传统宗教场所到现代旅游地标
2024年,上海老城厢被划定为十个市级“城市更新重点单元”之一,将通过城市更新重新成为上海核心区的核心版图。根据规划,老城厢将通过重塑由方浜路和昼锦路组成的公共空间,打通新天地、豫园、外滩三大传统商圈,打造最特色多元的街区,联系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实用旅游攻略
最佳游览时间
推荐下午4点左右前往城隍庙,这时候的天色刚刚好,可以捕捉到城隍庙未开灯前的古朴韵味。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隍庙的夜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仿佛穿越回了大唐盛世。
交通指南
- 地铁:乘坐地铁10号线或14号线至豫园站下车,出站后步行即可轻松到达城隍庙。
- 公交:多条公交线路如11、64、801、920、930等均可直达城隍庙附近。
- 自驾:周边停车位较为紧张,建议提前规划好停车地点,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更为便捷。
必看景点
- 九曲桥:夜晚的九曲桥灯光璀璨,非常适合拍照。
- 豫园:园林景色优美,建筑风格独特,是拍照的好地方。
- 上海老街:可以拍摄到老上海的风情和建筑。
美食推荐
逛完城隍庙,不妨去尝尝地道的美食。小笼包、生煎包、排骨年糕、沈大成青团,每一口都是老上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