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合唱团:学生交流的最佳舞台
校园合唱团:学生交流的最佳舞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近日,玉溪市一群老师和学生的合唱《小雅·鹿鸣》在网络走红。“听得热泪盈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魅力。”“闭眼听,有种古代帝王宴请群臣,身临其境的感觉。”悠悠古韵,唤醒了人们对《诗经》文化的记忆。
这个合唱视频的发布人叫普海玲,视频中的主角是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和玉溪师院附小合唱团的成员。这个视频走红的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合唱团的日常训练:科学训练与情感共鸣
在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日常训练中,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情感的交流相得益彰。合唱团的训练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发声练习、和声训练、节奏训练等,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成员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合唱团注重培养成员之间的默契与情感共鸣。指挥金承志在排练时,不仅关注音乐技巧,更注重引导成员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让每一次演唱都充满温度与力量。
演出经历与文化交流:跨地域的音乐对话
2025年1月,香港东华三院小学联校合唱团赴深圳参加音乐交流之旅。来自十多所小学的合唱团成员不仅参观了当地学校,还受邀参加深圳市坪山中心小学的107周年校庆演出。这次跨地域的交流活动,不仅让两地学生相互学习,更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理解。
成员故事:音乐改变人生
在云南玉溪,一个名为“若水童声”的合唱团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孩子们的命运。2018年,音乐老师普海玲来到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马家庄小学,这是一所只有百余名学生的乡镇小学。面对这些性格腼腆内向的孩子,普海玲决定组建一支童声合唱团。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底,“若水童声”合唱团正式成立。普海玲利用所有碎片时间指导孩子们练习,从大课间到放学后,从音准到节奏,她倾尽全力帮助孩子们提升歌唱能力。
2021年,普海玲带领孩子们参加了第十一届世界合唱比赛视频合唱大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排练了三首作品,其中一首还是高难度的四声部作品。最终,“若水童声”合唱团获得了VP4组银奖。这一成绩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更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自信。
文化氛围:艺术教育的沃土
校园合唱团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平台。在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合唱团定期举办教学实践音乐会,演出内容涵盖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经典红歌等多种风格。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为师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合唱团的平台,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与理解。
合唱团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在玉溪,首届“聂耳杯”中小学生合唱比赛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全市近百支学生合唱团的蓬勃发展。这些合唱团不仅活跃在校园内外,更通过各类演出和比赛,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据统计,仅2023年一年,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就利用周末和假期集中排练了整整46天,他们用默默的坚持,换来了音乐梦想的绽放。
校园合唱团,不仅是学生们展示音乐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交流、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每个成员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学会了倾听与合作。每一次排练、每一次演出,都是他们成长的见证。合唱团,真正成为了学生交流的最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