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走红与规范并行,泉州蟳埔簪花围传承面临新挑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7: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走红与规范并行,泉州蟳埔簪花围传承面临新挑战

泉州,这座千年古城,以其独特的海丝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近期,“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这座城市的魅力再次推向世界舞台。其中,位于泉州湾畔的蟳埔村,以其独特的“簪花围”文化,成为活动的亮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博主前来探寻这朵“海上丝路”上的文化奇葩。

01

簪花围:一朵盛开千年的“海上之花”

“簪花围”是蟳埔村特有的女性头饰,由各种鲜花和饰品编织而成,被誉为“四季花园”。这种独特的头饰,不仅美观,更凝结着浓厚的海洋文化特色。据考证,簪花围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当时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吸引了大量海外客商。他们将原籍地的服饰遗风带到这里,在长期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2008年,“蟳埔女生活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更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成为“地方文化国际传播七个热点”之一,这朵“海上之花”正以全新的姿态绽放于世界舞台。

02

簪花围的制作工艺

簪花围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需要将头发盘成一个圆形发髻,用骨刺或象牙筷固定。然后,围绕发髻层层叠叠地插上鲜花和饰品。这些鲜花通常选用当季的时令花卉,如菊花、茉莉花等,寓意四季平安、花开富贵。在插花时,要讲究层次和色彩的搭配,通常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形成错落有致的美感。除了鲜花,簪花围还会配以金饰、银饰等,更显华丽。

03

走红与挑战:传统文化的现代困境

近年来,蟳埔簪花围因赵丽颖等明星的推广而迅速走红。据统计,2023年,蟳埔簪花围在新媒体平台播放量超40亿次,蟳埔村日均游客1万余人次,节假日游客人数近5万人次,全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然而,快速的商业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目前,蟳埔村共有200多家簪花围体验店,但其中不少店铺更倾向于提供汉服、马面裙等热门服饰,反而忽视了传统的蟳埔女服饰。有商家反映,“10个来体验的顾客里,最多只有1个选择穿蟳埔女传统服饰。”

面对这一现象,泉州相关部门积极应对。《蟳埔女文化簪花围服务规范》即将出台,将从元素要求、人员要求、场所环境、服务流程等方面制定相应标准。同时,泉州还成立了蟳埔民俗文化保护提升指挥部,发布首批“簪花围服饰技艺能人”,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蟳埔簪花围服饰大赛,设立投诉处理专班……一系列举措,旨在让这朵“海上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丽。

04

文化传承:在创新中寻找平衡

面对商业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蟳埔村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杨慧子认为,非遗保护具有“整体性”原则,其发源地是重要的,但某个非遗项目成为“爆款”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能像种子一样扩大非遗传承范围,并助推其传播。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张毅则建议,可以采用DIY形式,让游客亲自动手,在亲手实践中深入理解非遗项目及其文化内涵。

去年“十一”假期,25岁的旅行达人邹心怡在蟳埔村的一家簪花小店体验了传统簪花围。她要求店主按照传统搭配,为自己挑选大裾衫、阔腿裤的簪花造型。簪花时,奶奶先用红色棍子将头发整齐地盘在后脑勺,接着用一把银梳般的小卡子固定住头发;随后,挑选明黄色的小花,在发髻前簪成一排;最后,从前往后,层层叠叠地簪上了两三层不同色彩的花朵,由小至大,错落有致。完成簪花后,邹心怡前往码头拍照,看到簪花的渔女在夕阳下劳作,与打卡拍照的女孩们形成鲜明对比。她深受触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是照片拍不出来的震撼。”

05

未来展望:让“簪花围”成为泉州的文化新名片

蟳埔簪花围不仅是泉州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它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承载着泉州人海洋文明的记忆。随着泉州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蟳埔簪花围有望成为泉州新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正如一位当地村民所说:“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蟳埔,了解簪花围背后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种头饰,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未来,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模式的探索,这朵“海上之花”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