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发展质量更优 创新成色更足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4: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发展质量更优 创新成色更足

近年来,鞍山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鞍心直通车”、领导干部包保、千村联千企等方式为民企纾困解难,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7家民营企业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扬,迈格钠磁动力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海城三鱼泵业等7家民营企业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辽宁恒润农业获得全国“双创”大赛三等奖。

如今,在鞍山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民营经济如同一股奔腾不息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它已经成为鞍山创新的引擎、活力的源泉和梦想的摇篮。它正以无畏的勇气打破传统的束缚,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市场的机遇,以一往无前的奋斗谱写辉煌的成就。


后英集团海城市胜辉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线


辽宁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生产电池


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柔性直流换流阀


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手臂正在组装水泵

政策引领:开辟发展的绿色通道

12月26日,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常金海正在给永磁传动装置安装间隔支架,工人李福华在一旁使用数控立车的风枪清洗产品零部件的表面……在工人们的紧密配合下,一套永磁传动设备经过流水线上的数道工序顺利下线。“我们是稀土永磁材料高端应用的领军企业,主要研发和生产永磁柔性传动、永磁柔性制动、永磁悬浮轴承等产品,以‘磁动力系统’替代传统动力传输系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今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超百项,今年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机加车间主任孟凡臣自豪地说。

“政府的包保人员第一时间把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开拓市场等相关纾困惠企政策送达企业,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政府主动出面帮忙解决。有一次在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帮助企业申请并办理了3个月的延缓缴纳税费事项,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迈格钠董事长马忠威表示,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企业坚守创新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更与鞍山市一系列为民营经济护航的务实举措密不可分。

政府用心守护,企业繁荣永驻。鞍山市将政企座谈、企业走访、市场调研与“项目管家”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全面梳理了惠企政策和服务,动态调整相关清单,实现了政策的精准匹配和推送。2022年以来,鞍山市选派1400名领导干部,择优选定55个市直重点部门、31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并将包保成效与部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晋级紧密挂钩。今年以来,全市选派干部共收集企业问题2739件,办理化解2588件,切实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鞍山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强化业务融合和数据共享,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公布《鞍山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明确334项行政许可事项底数。制作电子证照200余种,电子印章调用率达到100%。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实现实时调用、在线核验。市县两级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金融支撑方面,鞍山市组织“政银企对接”“项目路演”“融资沙龙”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互动活动,构建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对接机制,提升对接精准度。用地保障方面,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改革,加快土地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用工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新春就业大集”“惠企护航保用工攻坚战”等就业专项行动,召开各类招聘会886场,参会企业3.9万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30万个。同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依托“全球鞍山人”品牌,深化“手拉手”以才引才专项行动,陆续迭代出台《钢都英才计划》。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6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89万人。

创新驱动: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近日,记者走进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数字化改造三期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一条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在工人的操作下,机械手臂、翻转机等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品的装配和翻转,一台台水泵产品陆续下线发往客户。“今年进行的数字化改造三期项目是我们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又一次重要布局。项目投产后,生产效率将提升3到5倍,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全力保障数字化车间配件组装需求,实现数字化三期整体规划目标,将具备年产600万件水泵零部件的加工能力。”副总经理何洪涛说道。

三鱼泵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抢抓工业“四项改造”机遇,投入3000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将机加车间设备与组装车间设备连线处理,用机器人、自动化产线节点工作站、自动检测工作站替代人工工位,用输送线替代人工运输,用智能提升柜替代传统仓库。通过数字化改造,三鱼泵业实现制造资源、生产过程、现场运行、质量管控等全流程数字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原来的20%提升至100%。

三鱼泵业的成功是鞍山市进行创新驱动,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鞍山市政府深知这一点,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政策扶持,助力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鞍山市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提供研发补贴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同时,鞍山市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鞍山市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同时,鞍山市还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力度,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优化环境:打造创业的温馨港湾

12月25日,鞍山紫竹轻型特钢有限公司特高压输变电铁塔用耐候特钢生产线项目车间内,综合车间主任崔政镇正带领工人调试着生产设备,新建的办公楼已经投入使用。“作为纳入我省2024年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的重点项目,生产的产品为特高压输变电铁塔用耐候特钢、5G网络铁塔耐候型钢及船用、桥梁用特种型钢,产品科技含量高,耐腐蚀等级高,可完全替代热镀锌型钢,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要求的高精特新产业政策。”鞍山紫竹轻型特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吉峰介绍,项目采用钢铁冶炼连铸工序,可以提高轧钢钢坯热送热装率,降低燃料消耗。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型钢9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约5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400余个。

“今年,集团投资7亿元建设两条国内顶级自动化轧钢线,一条已于12月2日热试车,另一条将于明年9月全线投产,我们的信心来自鞍山优良的营商环境。”辽宁紫竹集团副总经理王宏峰介绍,紫竹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鞍山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紫竹成立之初以轧制地条钢为主业,销售额不足千万,员工不到百人。在鞍山优良的营商环境滋润下,经过十多年发展集团下辖十多家企业,并在海外设有5家全资子公司,并获“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殊荣。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土壤。近年来,鞍山市全力优化“三个环境”,厚植民营经济投资兴业沃土。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组织企业搭建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以来,累计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家,认定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53家。推动形成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单项冠军的梯队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436家,累计达到 1339 家。

营造稳定透明的“市场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各地区和市本级10家行政部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实地评估工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招标投标领域“隐性壁垒”,建立完善公共资源电子招投标系统,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矿业权交易五大领域的交易项目全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营造公正安心的“法治环境”。打造“鞍心直通车”服务平台,制定出台《“鞍心直通车”企业诉求办理工作规则》,组建“鞍心直通车”企业诉求办理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即收即办、紧抓快办。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市级分管领导直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协调推动解决。截至目前,系统中企业总数为21.47万个,2024年政企直通车新增与企业互动37.9万次。

据统计,2022年以来,鞍山市各类科技型企业累计增加488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增加23户,雏鹰瞪羚企业增加2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43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8户,共有6户民营企业在A股上市,占据鞍山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俨然成为鞍山振兴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主力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