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刺桐城:千年古城的文化密码
泉州刺桐城:千年古城的文化密码
泉州,这座被誉为“刺桐城”的千年古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从五代时期遍植刺桐树,到如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不仅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让我们一起探寻泉州刺桐城背后的文化密码,感受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
“刺桐城”的由来:一个美丽的误会
泉州被称为“刺桐城”,源于一段有趣的历史误会。五代十国时期,占据闽南地区的军阀留从效扩建泉州城时,环城遍植刺桐树,泉州因此得名“刺桐城”。13世纪到14世纪,频繁往来泉州的阿拉伯水手,将“刺桐”音译为Zaitún,这个单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油橄榄”。当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时,误以为这座城市叫作“橄榄城”,并在其著名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记录了这一有趣的误会。
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桥梁
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描述泉州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市场上堆满了香料、宝石、名贵木材、金银饰品等,贸易量之大,甚至超过地中海地区的香料中心亚历山大港。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不仅是一个繁忙的贸易港口,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枢纽。来自东南亚、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地的商人和使者在这里汇聚,不同肤色、信仰和语言的人们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多元融合的文化景观。
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饮食到艺术的传承
泉州的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生活智慧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闽南语、南音、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记忆。而泉州的饮食文化,更是与岁时节日紧密相连,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传统美食和习俗。
春暖花开时节,泉州人制作碗糕、甜粿迎接新春,寓意兴旺发达;清明时节,润饼菜和清明粿寄托着对先人的思念;夏日炎炎,一碗虾面开启泉州人的清凉时光;中秋佳节,又大又圆的月饼象征团圆美满;冬至时节,搓红丸、做鸡母狗仔,祈福纳祥。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凝结着泉州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世界文化遗产: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1年7月25日,泉州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主题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这一成就不仅为泉州带来了巨大的荣誉,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申遗成功后,泉州以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为目标,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表达方式,泉州成功打造了“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演艺精品和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古城的魅力。
同时,泉州还注重线上曝光和线下引流相结合,推出多个播放量超亿的“爆款”视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2023年泉州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68.9%,成为福建省首个旅游总收入破千亿的地级市。
泉州,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从“刺桐城”到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文化密码不仅记录着过去,更指引着未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价的那样,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在新时代继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