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博物馆传播教育的新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赋能:博物馆传播教育的新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大趋势。在博物馆传播教育领域,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数字化赋能对博物馆传播教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新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博物馆;传播教育;数字化
21世纪,我们正身处一个以信息和知识为驱动力的全新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型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博物馆的基本职责是对历史文物的收藏保护与陈列展示,同时博物馆也是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特别是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所肩负的社会教育职责就更为明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教育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服务单位。近年来,博物馆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将博物馆文物和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为博物馆的传播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博物馆传播教育中的主要表现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数字博物馆一经出现,不论在理论体系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最初,博物馆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只是简单地将网络与博物馆相联系,之后发展为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体场馆的“多媒体博物馆”,继而发展成借助网络平台的“数字博物馆”。现在,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并使得博物馆的传播教育逐渐拓展出虚拟与交互、趣味与情感、多维空间与五感体验等复合的效果。
1.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通过VR/AR技术,博物馆可以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例如,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历史事件的发生,或者通过AR技术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接触”到博物馆的展品,抑或运用AR重修、重建损坏的文物或历史建筑等等。国际博物馆协会2020年9月-2021年5月的调查数据显示,这段时间内,在参与调查的博物馆中,“增加数字化预算”的占比从43.2%增到51.2%;“增加数字化服务内容”的占比从74.8%增加到78.6%。全球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增加迅速,这些虚拟展示、展览不仅提供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参与的机会,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观众在家中就能够参观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
杭州博物馆AR导览虚拟形象“鳜学士”在解说战国玉剑饰
小朋友们在体验杭州博物馆的AR导览
2.互动展示:数字化技术可以使博物馆的展示更具互动性。音频技术、影像技术、数字媒体场景合成技术、数字媒体触摸屏技术、虚拟现实、全周全息幻像数字媒体、复合动态全息数字媒体、情景交互数字媒体、4D动感影院数字媒体、天象动感穹幕数字媒体等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观众可以通过手势、触摸屏、语音识别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展览中,增强对展品的理解和记忆,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和体验。
“行在山水间:南宋临安城视角下的杭州”展览中的数字沙盘媒体装置“南宋临安城”
3.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借助网络平台,博物馆可以提供在线课程和讲座,这些课程资源可以包括视频讲座、电子书籍、互动教学游戏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观众的学习需求,也使观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参与到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中。同时,博物馆通过在线评估系统,还可以对观众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和指导。
华数云上博物馆之杭州博物馆
数字化赋能为博物馆传播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1.数字化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展示方式。对观众而言,数字化技术使博物馆的展品能够以更生动直观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呈现在面前。博物馆的展品可以变为三维模型,人们可以自由旋转、缩放,甚至触摸,这便带给观众更多细节的观察机会,更多信息的获取机会和更深入理解感受展品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机会。对展品和文物而言,数字化技术使它们获得了“活起来”的新生,原本脱离原生环境成为孤立物件的文物在数字化创造的情境氛围中有了具体生动的环境还原、人文背景还原。这使得关于展品和展览的各种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达,增强了参观体验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三维建模采样
2.数字化技术拓展了传播范围。博物馆可以将教育资源传递到更广泛的地区,向更广泛的受众传达信息,包括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遍及校园、社区、商场、公园、乡村、企事业单位等各种场域。线下几万、十几万人次的参观流量通过互联网数字化的传播可以几何倍的增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跟着邮票游杭州”线上活动
3.数字化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往往受限于展览的空间和内容,而数字化技术打破了这一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博物馆可以提供在线课程、讲座、工作坊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使观众可以便捷地进行学习和咨询。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博物馆还可以了解观众的学习行为和需求,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许多博物馆已经把数据开放与共享作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目标,不论是普通百姓、专业人员还是科研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杭博典藏信息分享
4.数字化技术也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教育效率。传统的博物馆教育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数字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这些成本。例如,通过数字化展览,博物馆可以减少物理展品的数量,节省存储和维护的成本;通过在线课程和讲座,博物馆可以节省社会教育的人力资源和场地投入;通过数字化的展陈、活动、教学辅助手段,博物馆的教育导向逐渐由“说教”转变为“寓教于乐”,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更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主播在拍摄文物解说小课堂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博物馆能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推荐和服务。同时,5G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将使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数字化赋能为博物馆传播教育带来的挑战
尽管数字化带来了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博物馆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
挑战一,技术更新换代快。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数字化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跟进和应用新技术,以保持竞争力。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自然也不能例外。一方面,需要购买新的设备和软件,同时对现在设施进行升级和维护,另一方面,需要培训员工掌握新技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观众。这对于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存在比较大的压力。
挑战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涉及大量的文物信息和大数据资料,博物馆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以及应对黑客攻击;博物馆要关注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的隐私问题,确保游客的个人信息安全;博物馆还要落实网站和新媒体的管理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细化流程,压实内容的审核与把关,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保障网络舆情的稳定。
挑战三,数字鸿沟的存在。虽然数字化技术为博物馆传播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但也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一些地区和人群由于经济、教育等原因可能会被排除在数字经济的进程之外,无法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这需要博物馆和更广大的社会力量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包容性的发展。
挑战四,“数字崇拜”所带来的风险。当前,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受到广泛推崇,但这也导致了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呈现出简单化、表面化和同质化的趋势。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稀缺,数字平台在内容生产方面面临诸多问题。过度强调数字技术的全过程和全要素可能导致博物馆教育从价值观和意义表达中脱离出来,使人们沉浸在以感官冲击和认知表象为主的数字世界中。
结语
总的来说,数字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博物馆的传播教育。作为教育者和传播者,博物馆需要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充分利用其优势,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文化体验;同时,也需要关注和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博物馆要实现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要在以下方面努力:加大对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提高自身硬件设施水平;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博物馆教育的数字化技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数字素养;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数字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