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清皇家祭农坛变身建筑博物馆,1400颗星重现唐朝夜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4: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清皇家祭农坛变身建筑博物馆,1400颗星重现唐朝夜空

先农坛,这座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的明清皇家坛庙,不仅是祭祀先农神的重要场所,如今更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所在地。在这里,精美的建筑模型、实物展品与丰富的历史知识交相辉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内涵。

整个博物馆坐落于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走进展厅就仿佛穿越了整个时空,金丝楠木雕刻的盘龙明镜藻井栩栩如生。各种精美的建筑模型和实物展品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细和宏伟。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员 王晓艺:在古建筑的屋顶,我们能看到很多装饰构件,长得像小兽一样很可爱的叫作脊兽,现在在展厅展出的是故宫太和殿上面的脊兽,也是我们能看到官式建筑上面的等级最高且数量最多的一个脊饰构件。

“天宫藻井”仰望千年前的璀璨星空

走进太岁殿,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家博物馆里的馆藏镇馆之宝。你看这儿就是这个绝美的天宫藻井。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天上宫阙的想象,在它的正中间的位置描绘了一个1400多颗星星组成的唐朝时期的星空图。

先农坛是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农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为了弘扬中国以农为本、重农敬农的传统理念,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连续多年举办先农坛农耕体验活动。

走进先农坛的最南边,这一片就是当年皇帝的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有多大?按照清制的算法大概有800平方米。过去皇帝每年春季都会在这里举行耤田礼,亲自耕种,而如今博物馆也会每年在这里分别种上五谷。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员 王晓艺:粟也叫作稷,就是我们说的江山社稷的稷,像我们中国说的传统五谷分别是稻、黍、粟、麦、菽。

先农坛里寻访“穿草裙的龙”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纹饰也很有讲究,这些装饰不仅在形象上具有形式美感,而且古人还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观耕台底部的琉璃座上,雕刻着一种名为“龙缠草”的纹饰,被形象地称为“穿草裙的龙”。据悉,这是只有在祭祀农神的场所才会使用的纹饰。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员 王晓艺:现在看到的这个纹饰叫作缠枝莲花纹,把缠枝莲花用在台阶上面,寓意是步步生莲、生生不息的一个美好寓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