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霸凌致185人认定工伤,专家:需建立多方防治机制
职场霸凌致185人认定工伤,专家:需建立多方防治机制
从一个案例看职场霸凌的严重性
202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一起典型的职场霸凌案例:某医疗公司商务部经理杨某因拒绝调整工作内容,被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要求抄写《心经》一百遍,并在全公司通报。更过分的是,杨某的办公设备被收走,仅留下《心经》。忍无可忍之下,杨某以公司未提供劳动条件为由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最终,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杨某的请求,法院一审、二审判决与仲裁结果一致。
这个案例并非个案,而是职场霸凌日益严重的一个缩影。根据韩国劳动福利公团和雇佣劳动部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3年8月,因职场霸凌被认定为工伤的案例从20件激增至185件,增长近10倍。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职场中遭受的精神折磨。
职场霸凌的心理伤害:不只是受害者
职场霸凌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董氏基金会引用的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的研究指出,在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的公司工作的全职员工,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倍。这种心理伤害不仅限于受害者,还会波及施暴者和目击者。
常见的霸凌行为包括揶揄嘲笑、言语恐吓、咆哮、贬低羞辱或孤立等。这些行为会导致受害者出现恐惧、焦虑、自责、失眠等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抑郁症、适应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更严重的是,部分劳动者因无法承受职场霸凌的重压而选择轻生。据统计,因职场霸凌而死亡的劳动者工伤申请件数达29件,其中16件获得正式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职场霸凌的影响并非局限于个体,而是会扩散到整个团队和组织。当员工目睹同事被霸凌时,也会感到不安、焦虑和挫败,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这种氛围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阻碍信任的建立,进而影响整体的工作表现。
职业发展的隐形杀手
职场霸凌不仅对个人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对其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高压和不公平的工作环境中,员工很难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职业表现。更严重的是,这种负面经历可能会让受害者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持续受到影响,比如对新工作环境充满恐惧与不安,担心再次遭遇类似的情况,这种经历会让他们对人产生不信任感,无法完全放下心防,害怕再次遭遇同样的处境。
此外,职场霸凌还会破坏团队协作,影响整个组织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在一个充满霸凌和压迫的环境中,员工很难发挥自己的潜力,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受到严重损害。这种负面影响最终会反映在公司的业绩和声誉上,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职场霸凌
面对职场霸凌,我们不能选择沉默和忍耐,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
识别和记录: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是否正在遭受职场霸凌。记录每次霸凌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及具体行为,保存相关证据(如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
寻求支持:向信任的同事或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内部解决无果,可向人力资源部门或外部专业机构求助。
专业帮助: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缓解霸凌带来的心理创伤。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
法律途径:若公司未能妥善处理,可咨询律师了解法律救济方式,必要时采取法律行动维护权益。
提升自我:增强职业技能和心理韧性,减少被霸凌的机会。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让霸凌影响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公开真相:在适当情况下揭露霸凌行为,让施暴者承担后果,同时也能获得同事和管理层的支持。
职场霸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个人、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来预防和应对。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健康的职场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共同抵制职场霸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尊重和合作的职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