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农机医生”:从王胜勇到郭健的故事
乡村振兴中的“农机医生”:从王胜勇到郭健的故事
“突突突”的轰鸣声中,一台台大型农机在田野里穿梭,这是现代农业的交响曲。然而,当这些庞然大物出现故障时,谁能为它们“把脉问诊”?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一群年轻的“农机医生”正在展示他们的绝技。
00后选手王胜勇,来自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凭借出色的农机修理技能,在大赛中一举夺得金牌。这位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小伙子,从小就对农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回忆道:“小时候最喜欢坐在拖拉机的后斗里,但经常看到拖拉机出故障,父母为此急得满头大汗。那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要把这些机器弄懂。”
如今,王胜勇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在比赛中,他需要在短时间内排查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故障,并完成维修。面对32名强劲对手,他沉着冷静,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摘得桂冠。
王胜勇的成功并非偶然。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农机装备产业人才缺口将达44万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机保有量已超过3亿台,年购置额约3000亿元,对农机修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38岁的郭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的参赛队员,也是农机修理赛项中唯一的女选手。作为新疆石河子技术职业学院的教师,她与农机打了16年交道,长期从事农机专业教学、农机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等一线教学工作。在比赛中,选手们要对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排除与技术维护,考核要点都来自实际生产实践,对于日常农机设备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通过这次比赛,我的农机修理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我要继续做好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优秀的‘农机医生’。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专业技术基础。”郭健说。
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农机修理人才的培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崔成成表示,最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机修理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很多企业在搞售后服务并培训员工。很多高职院校看到市场需求,纷纷开设农机修理专业。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双侠介绍,目前,农机修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用“火爆”二字来形容。学生看到需求量大,参与报考的人数直线上升。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2023年招收学生近30人,今年计划招生人数近60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机修理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维修,而是融合了机械、电子、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技能。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为农机修理行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例如,通过远程诊断系统,技术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农机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机修理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到掌握高科技的“农机医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这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正如张双侠所说:“农机修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国家和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捕捉到成长成才的人生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