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五大套路,买车避坑指南
4S店五大套路,买车避坑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买车和养车已经成了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但是,面对4S店的各种套路,即使是老司机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踩坑。今天,我们就来揭秘4S店最常见的五大套路,教你如何避开这些坑,做一个精明的车主。
过度保养:让钱包“保养”得更好
首保的时候,4S店的工作人员可能会热情地推荐你升级机油,声称免费的机油质量不好。但实际上,首保所用的机油是厂家指定的,完全符合标准,根本不需要升级。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升级,无疑是浪费钱。
除了首保,4S店还可能推荐一些可有可无的保养项目,比如油道清洗、节气门清洗等。这些项目往往价格不菲,但实际效果却不一定好。所以,面对4S店的“贴心”建议,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被忽悠。
配件以次充好:当心“李鬼”变“李逵”
最近,网络上曝出了两起“4S店私自将原厂件换成非原厂件”的负面新闻。一位福州车主在事故车维修中,4S店按原厂件报了“1万多的修车价格”,但实际用的却是“配件边缘有毛刺、没有原厂件应有凸起点”的副厂件。对此,4S店的回应是“装错了”。
另一位车主向连云港市消保委投诉,自己的车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将车送到了指定4S店、并按原厂件的价格将修理费给了4s店,后来却发现,4s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副厂件充当原厂件”维修车辆,表示4s店存在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要求退一赔三;4S店的回应中提到“保险公司给的配件定价低于原厂件进货价,无奈之下才使用副厂件修车。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了。”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在4S店维修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必要时可以要求查看配件的编码,确保使用的是原厂件。同时,保留好维修记录和发票,一旦发现有问题,可以及时维权。
故障夸大其词:当心被“坑”了还不知道
张先生在京东养车做保养时,技师在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拆开发动机火花塞检查。更令人气愤的是,技师对车辆的多处部件进行了夸大其词的描述,声称这些部件的老化会对驾驶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建议全部更换。然而,当张先生将车辆送至4S店进行复查时,却发现这些部件的老化程度并未如技师所言那般严重,甚至有的部件根本无需更换。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对品牌的口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当4S店的技师告诉你车辆存在严重问题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必要时可以寻求第二意见,避免被“坑”。
捆绑销售:当心被“套”了还不知道
许多4S店会要求客户在购车时必须在店内购买保险,这是一种捆绑销售策略。通过这种方式,经销商可以确保在销售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此外,4S店还可能捆绑销售一些不必要的精品配件或服务,如GPS、装饰品等,这些往往价格虚高,实际价值远低于售价。
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应该坚决说“不”。如果4S店坚持捆绑销售,可以考虑换一家店,或者直接向相关部门投诉。
虚假优惠陷阱:当心被“骗”了还不知道
4S店在促销活动中可能会设置虚假优惠陷阱。比如,他们可能会虚高标价,然后给出一个看似诱人的折扣;或者在购车合同中隐藏一些额外费用,如保险服务费、上牌费等。这些费用往往在购车时才被提及,让消费者措手不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消费者在购车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车辆的真实市场价。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所有费用都透明公开。如果发现有不合理收费,一定要及时提出。
面对4S店的种种套路,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购车和保养过程中,要多做功课,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轻易被4S店的“专业”术语和“贴心”服务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购车和用车的乐趣,而不是被4S店“套路”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