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芳教你告别失眠,调整生活习惯
郭艺芳教你告别失眠,调整生活习惯
失眠,这个看似简单却困扰着无数人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精力,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远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失眠?如何有效应对失眠呢?
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专家,提出了十种改善失眠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从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简单却有效的建议吧!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习惯是改善失眠的基础。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研究显示,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
午睡不宜过长
午睡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影响。对于睡眠严重不足者、脑力工作者和慢性疾病患者,午睡有益;但对于失眠患者,午睡可能加重失眠。因此,建议失眠患者尽量避免午睡,如果需要午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午后不喝咖啡与茶
咖啡因会显著影响睡眠,建议在睡前8-9小时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摄入咖啡因会缩短总睡眠时间、降低睡眠效率。因此,下午2点以后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
尽量别喝酒
酒精会影响睡眠结构,虽然初期可能帮助入睡,但会抑制深度睡眠,影响睡眠质量。研究发现,酒精会减少深度睡眠的时间,增加浅睡眠的时间,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睡前不吸烟
吸烟是导致失眠的因素之一,尼古丁等物质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会刺激大脑,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睡前不进食
睡前吃夜宵可能导致肥胖、失眠和胃肠负担加重,而饿着肚子睡觉可能导致低血糖、睡眠质量下降等。建议晚餐与睡觉时间至少间隔2-3小时,避免睡前感到饥饿或过饱。
保持黑暗与安静的环境
黑暗环境有助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提高褪黑素水平,而电子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因此,睡前应关闭或调暗室内灯光,使用遮光窗帘,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睡眠过程中不要看表
频繁查看时间会增加心理压力,导致更难入睡。建议将闹钟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避免在夜间查看时间。
睡前不看电视和手机等电子产品
电子屏幕会发出很多波长较短的光,比自然光更刺眼,屏幕背景通常是对视网膜伤害很大的蓝光,大量蓝光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从而明显影响睡眠质量。
增加运动
适量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深度。但睡前3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研究发现,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让人睡得更香,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温度,让人全身得以放松。
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关键。无论是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借助辅助工具,都希望能帮你早日摆脱失眠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