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子发票全面推广:一张发票背后的数字化转型
铁路电子发票全面推广:一张发票背后的数字化转型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铁集团联合发布重磅公告:自2024年11月1日起,在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全面推广使用数字化电子发票。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服务迈入全面数字化新时代,更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张发票背后的数字化转型
此次推广的电子发票,是将发票的票面要素全面数字化,号码全国统一赋予,开票额度智能授予,信息通过税务数字账户等方式在征纳主体之间自动流转的新型发票。其基本内容包括发票号码、开票日期、购买方信息、旅客身份证件信息、行程信息、票价、二维码等。电子发票的号码为20位,其中:第1-2位代表公历年度后两位,第3-4位代表行政区划代码,第5位代表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开具渠道代码,第6-20位代表业务顺序编码。
旅客在行程结束或支付退票、改签费用后,可通过铁路12306(包括网站和移动客户端)如实取得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铁路运输企业根据旅客提供的购买方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行程信息等如实开具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
多方共赢的改革红利
旅客:出行更便捷
对旅客而言,最大的改变是不再需要到火车站、车票代售点、自助机上打印“铁路车票(纸质报销凭证)”,让旅客出行更便利。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查询、下载、打印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旅客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个人票夹对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进行查询、下载等。
单位:管理更高效
对单位而言,财务人员可基于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开展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业务,推动相关业务数字化转型和“网上办”。单位可通过登录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查询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对应的增值税税额并按规定勾选抵扣,免去按照总价进行换算的计算程序,减轻工作量。
铁路运输企业:运营更经济
随着铁路车票(纸质报销凭证)的使用大幅度减少,铁路运输企业印票、终端自助机维护等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相较于原有发票开具方式,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具有“一站式”发票服务的特点,将极大方便旅客和单位。单位用于对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化,减少纸质发票管理的繁琐环节,能够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人性化过渡安排
为确保政策平稳过渡,相关部门设置了长达一年的过渡期,即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过渡期内实行“纸电并行”政策,旅客仍可选择使用铁路车票(纸质报销凭证)进行报销,单位也可凭此入账并按规定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一安排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需求,特别是对老年人和不熟悉电子操作的旅客提供了便利。
展望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
铁路客运电子发票的全面推广,是国家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优化了旅客出行体验,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更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仅2023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就达26.8亿人次,如果每人每次行程平均节省10分钟排队时间,全年可节省约4.47亿小时。同时,减少的纸张使用量相当于保护了数百万棵树木。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相信铁路电子发票将在未来的出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每一位旅客的旅途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这一改革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其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加智能、绿色、便捷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