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韬奋精神,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弘扬韬奋精神,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一场以“弘扬韬奋精神,做好新时代高质量出版”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众多领导、专家学者和出版界人士深入探讨了如何继承和发扬邹韬奋精神,推动出版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这一活动不仅彰显了韬奋精神在新时代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我们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思考。
韬奋精神的时代价值
邹韬奋,这位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其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在座谈会上指出,韬奋精神的核心要义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为大众、敢斗争、爱祖国、有信仰。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为大众服务方面,邹韬奋始终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他创办的《生活》周刊,以“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为宗旨,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从千余份飙升至15万份以上。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理念,正是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出版业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出版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在致辞中提到,出版人应以邹韬奋等老一辈出版人为榜样,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这不仅是对出版人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出版业的创新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2025图书影响力大会上指出,出版业过去50年经历了从古登堡发明印刷术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整个行业的理念、运行流程、技术载体,全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50年来世界出版人以自己的知识和自我追求,创造了过去500年从来没有过的业绩。
从市场需求看,读者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这要求出版人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正如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所说,图书的影响力源自图书自身的高质量,也源自出版企业的运营水平,包括产品特色与品牌响应能力、内容创新与产品呈现能力、营销创新与投送能力、市场意识与服务能力、经营绩效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履行社会责任和公益能力。
韬奋精神在现代出版实践中的体现
邹韬奋精神在新时代的出版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焰分享了践行韬奋精神,大学出版社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她认为,只有基于价值理念与目标的专业化出版,才能坚持长期的专业化坚守,聚焦有限资源,在专业领域做深做透,提升优势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总编辑黄韬则强调,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出版人肩负着出版事业的当下与未来,弘扬韬奋精神就是弘扬出版人共同的出版理想。这种理想不仅体现在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上。
专家观点:韬奋精神引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弘扬韬奋精神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提出,弘扬韬奋精神,真诚服务读者,补齐出版业短板,与读者建立深厚联系,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是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韬奋精神的价值。他强调了韬奋精神中的非理性因素,如激情、信念、意志力等对当代出版人的价值,认为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类独特品质。
出版高质量发展要提高服务强国建设的站位,打造优质内容、以读者为中心,在融合转型创新中抢抓发展机遇,开放合作交流,培养高质量队伍,推动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还分享了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在座谈会上,举行了《热爱人民——邹韬奋的为民情怀》、“三联书店往事”第一辑《书店灯光》的新书发布活动。《热爱人民——邹韬奋的为民情怀》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撰写、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以真实有趣的故事,生动还原了韬奋先生“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心路历程,激励新时代新闻出版人大力弘扬韬奋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新辉煌。
韬奋纪念馆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三联书店往事”系列,取材于老三联人在《联谊通讯》这部三联内刊上的文章,将分三辑出版,《书店灯光》所辑录的是有关三家出版机构在全国各地开办书店、分店的往事,这些紧紧跟随中国革命进程的书店,构成了一幅革命中国的书店地图。
邹韬奋精神,作为中国出版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激励着新一代出版人勇毅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我们以邹韬奋为榜样,传承他的精神,践行他的理念,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出版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