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力公共服务升级
数字技术助力公共服务升级
数字中国建设正推动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公共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这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还促进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智慧政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以广东省为例,该省创新探索了从“单点突破”到“链式改造”的实践模式。通过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着力解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问题。截至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8.9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上市企业数量1269家,人工智能产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
华为擎云智慧政务解决方案则通过自主创新,提供开放平台关键能力,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赋能多终端移动办公环境高效、便捷、安全。其无纸化会议解决方案,通过会前-会中-会后全流程精准管控、办会-参会-管理全场景高效协同,不仅提升了办会效率,还引领了绿色办会新风尚。
智慧医疗: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效率
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通过远程医疗、智能诊断和健康管理平台,患者可以享受到跨地域的优质医疗资源。例如,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可以快速获取其历史诊疗信息,避免了重复检查和用药错误。
智慧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数字技术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线教育平台和虚拟教室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覆盖到偏远地区,打破了地理限制。同时,个性化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数字技术带来的公共服务变革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公共服务的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例如,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市民可以在线办理各种行政事务,无需亲自前往政府部门,节省了时间和交通成本。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自动化处理和数据分析,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运营成本。
优化服务,增强体验
数字技术使得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便捷。智能客服系统和自助服务终端可以24小时为公众提供服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让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公众需求,处理复杂业务。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也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服务体验。
促进公平,缩小差距
数字技术有助于打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让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例如,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农村地区的患者也可以获得城市大医院的专家诊断。在线教育平台则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根据全国数据工作会议的部署,2025年将大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同时,还将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推动构建数字产业集群梯次布局体系,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清华大学发布的《2024年网上政府创新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网上政府发展指数为73.81,在打造服务型政府和助力实现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还指出,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集约整合、政策服务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深化、智能化互动增强等趋势。
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创新,未来的公共服务将更加智能、便捷和人性化,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