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的人生哲学与智慧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1: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的人生哲学与智慧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包括《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在内的十篇作品。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钱钟书先生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更以其辛辣的讽刺和幽默的语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01

作品简介与创作背景

《写在人生边上》创作于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钱钟书被困上海期间完成。这部作品不仅是钱钟书先生的青年代表作,更是其一生哲思的浓缩。在书中,钱钟书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间的种种现象发表看法,旁征博引,睿智幽默,举重若轻,诙谐有趣,给人以众多的人生启迪。

02

核心思想解读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诱惑与选择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是全书的开篇之作,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通过阴间的魔鬼与阳间的作者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钱钟书对诱惑与选择的思考。魔鬼说:“即使有一两个给上帝挑剩的灵魂,往往又臭又脏,不是带着实验室里的药味,就是罩了一层书的灰尘,再不然还有刺鼻的铜臭,我有爱洁的脾气,不愿意捡破烂。”这段话表面上是在讽刺那些被社会淘汰的人,实则是在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价值往往被世俗的偏见所掩盖

钱钟书先生通过魔鬼之口,剖析世情,感叹人生,宣愁泄愤,意在揭露与讽刺。这篇文章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正值国难当头,钱钟书刚刚从国外学成回国。他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的社会,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

《窗》: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窗》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窗”这个看似普通的存在。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句话道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窗子不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让我们在封闭的空间里也能感受到外面的世界,让我们在私密的空间里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更重要的是,窗子还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好比开窗和关窗,就那么小小的一扇窗,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生活中需要理解和沟通,我们不妨敞开心中的那扇窗,让理解走进来,让误会走出去。

《论快乐》:快乐的本质

在《论快乐》中,钱钟书对快乐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快乐是易逝的,永远的快乐是荒谬的。他说:“永远的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地不能成立。”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尤其具有启示意义。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表面的快乐,却忽视了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

钱钟书先生还指出,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他说:“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更需要这种乐观的精神,需要学会从普通的小事中体会到精神上的快乐。

03

艺术特色

钱钟书先生的学问方式活跃且多变,但其学问精神恒定不变。他强调学问应是荒江野老、二三素心人的商量培养之事,而非显学或俗学。他的修辞典则是“说破乏味”,注重含蓄之美。正如他所说:“遮言为深,表言为浅。”他的作品不见义理,光引那么多故书,意欲何为。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04

现实意义

在当今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写在人生边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钱钟书先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裕,而是来自于精神的富足。他说:“布雷默才会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表面的快乐,却忽视了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

钱钟书先生还提醒我们,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说:“即使有一两个给上帝挑剩的灵魂,往往又臭又脏,不是带着实验室里的药味,就是罩了一层书的灰尘,再不然还有刺鼻的铜臭。”这种对世俗偏见的批判,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价值往往被表面的光鲜所掩盖。

最后,钱钟书先生还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他说:“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面对生活挑战时最需要的精神支柱。

05

结语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在人生边上看人生的作品。他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捧读此书,让我们感受到钱钟书先生的旷世才华和热爱生活的坦诚情怀。正如他所说:“这几篇散文,不过是如同中国旧书上的眉批,补的是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但正是这些“眉批”,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