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合阿希:用匠心守护彝族英雄带
里合阿希:用匠心守护彝族英雄带
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有一位被誉为“彝族英雄带守护者”的女性,她就是第十三代传承人里合阿希。从10岁开始跟随父母学习制作技艺,到如今成为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里合阿希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计生员到非遗传承人
1993年,25岁的里合阿希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稳定的乡镇计生员工作,转而在甘洛县步行街开办一家名为“瓦吉瓦”的彝族手工服饰店。这个选择源于她对彝族英雄带制作技艺的热爱,以及对这门传统手艺可能失传的担忧。
“瓦吉瓦”在彝语中意为“好得很”,里合阿希希望用这个名字表达她对传统工艺的自信和期待。开店初期,她主要制作和出售彝族英雄带及服饰。由于手艺精湛,加之她不断创新改良,很快就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口碑。许多当地妇女和游客慕名而来,向她学习制作技艺,里合阿希总是热情地手把手教导。
精湛工艺与文化传承
彝族英雄带,又称“都沓”或“尔活都沓”,是彝族男性的重要配饰,象征着力量与智慧。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选用优质牛皮,经过清洗、退毛、裁剪和打磨制成皮带底;然后用红布包边,将砗磲贝打磨成圆形饰品缝制其上;最后辅以黄绿蓝等彩色吊穗进行装饰。整个过程不仅考验制作者的技艺,更凝结着彝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里合阿希制作的英雄带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当代审美。她善于运用各种装饰材料,如砗磲贝、兽骨、牦牛骨等,使每一条英雄带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重大集会场合,如彝族的尼木措毕仪式、火把节、选美比赛等,佩戴一条精美的英雄带,已成为彝族男子展现英武气质的重要方式。
创新与传承并重
面对现代化对手工技艺的冲击,里合阿希深知仅靠个人努力远远不够。她开始广收学徒,传授制作技艺。20多年来,她已培养了100多名技艺传承人,其中不乏优秀的年轻面孔。她的女儿阿衣布娟,今年25岁,是她最小的徒弟,也是未来的第十四代传承人。阿衣布娟不仅继承了母亲的技艺,更有着新时代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她表示:“一定要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门技艺,甘洛县政府和文化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计划,包括举办技艺培训班、征集工具和技法、举办研究论坛和技法大赛等。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彝族都沓精品画册集》,为后人留下宝贵资料。
挑战与希望并存
尽管如此,彝族英雄带制作技艺仍面临诸多挑战。制作工序繁杂、耗时长、材料难寻等问题,使得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此外,现代服饰的普及也影响了传统服饰的日常使用。如今,只有在节日或重要场合才能看到彝族英雄带的身影。
面对这些困境,里合阿希没有退缩。她不断创新设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英雄带更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同时,她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展览、演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门传统工艺。
彝族英雄带不仅是男子的佩饰,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自信。在里合阿希这样的传承人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正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