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2亿老年人这个器官出了毛病!别不当回事,严重可能会致命
已有1.2亿老年人这个器官出了毛病!别不当回事,严重可能会致命
过年期间,你是否注意到家中的老人将电视声音调得很大,或者在打电话时需要你提高音量?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可能暗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听力健康。
1.2亿听力损伤的老年人正处在危险边缘
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这意味着每三位老年人,就会有一个中、重度甚至是极重度的听障患者。
虽然听力损失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是它的危害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得多,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可引起摔倒、社会孤立、抑郁症等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也是显著相关的,常见的有认知功能下降即阿尔兹海默症(曾被称作老年痴呆)。
同时,老人还可能因为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如马路上汽车鸣笛声、水开的声音、火警警报、危险提醒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助听器可以随便买吗?
目前并未找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防治方法或药物,助听器佩戴为听力障碍者的主要解决方案。
但是,直接去商店购买一个助听器给老人戴上就行了吗?
不建议随意买一个助听器给老人佩戴。如果声音补偿过大会对老人的听力造成二次损伤,以及使用过程中噪声过大、佩戴不舒适等导致老人不愿意佩戴。
合适的助听器需要在验配的时候进行测听、调试、试听、配机,再由验配师指导使用和进行听觉康复;使用的全过程可能还要不定期复测听力,维护和调试助听器。只有量身定制,才能为老年人的听力有效助力。
听力损失到哪种程度需要配助听器
人体的感官功能存在“用进废退”现象,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以后,听觉中枢可以得到持续有效的刺激,能够延缓听功能衰退的速度。
一般来说,双耳听力损失若都达到35dB以上(新版听力损失分级的中度以上),就会给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造成困难,临床评估后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或者佩戴助听器。对于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助听器无法提供帮助时可以考虑人工耳蜗,但人工耳蜗植入有严格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需要由耳鼻咽喉科医生进行评估。
长时间佩戴助听器会不会越戴越聋?
买到了模拟助听器
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需经过专业的验配师验配才能佩戴。然而很多听损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由于对助听器缺乏了解,会因为价格便宜的原因,选择网上或者街边小药店的助听器,这种助听器看起来和数字助听器很相近,但实际上是模拟助听器。这种助听器是把噪音和人声同时无差别放大,听起来很吵,而且还会对残余听力造成损伤。
型号没选对或参数调试不适合
不正规的选配流程有加重耳聋的可能性,但是通过专业检查、评估、验配等手段选配的助听器,不但不会伤害残余听力,还会对听力起到有效保护以及延缓退化的作用。
没有坚持科学佩戴助听器
科学验配助听器之后,老人需要一个适应期。初次佩戴助听器适应期一般是1到3个月,这段时间要遵循“输出声音从小到大、佩戴时间从短到长、佩戴环境从静到吵”的原则。不过,很多老人比较性急,刚开始佩戴几天觉得不适应就不戴了,或者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拿来戴一戴。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保护残余听力。
助听器保养不到位
助听器后期的保养非常重要,需要每天都放进干燥盒干燥,而且两三个月就要回验配中心进行深度的清洁保养。
身体其他疾病导致听力进一步下降
很多老人都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以导致内耳组织发生病变,引起听力下降,还有随着年龄增高,部分老年人听力会进一步下降,老人会把这原因归结到助听器。